紐約出生的 Madeleine,台大畢業,劍橋肄業,和聯合國組織走遍世界各國。華裔二代的她,不到 30 歲的年紀創辦了「以熙國際」。經營一年半的時間,在未融資的情況下,公司價值更是高達兩億! Madeleine 不只是一間公司的領導人,更帶領多位國際人才顧問,幫台灣上市櫃的各大企業老闆提供國際人才培訓,希望幫助台灣人才站上世界舞台!
Q:Madeleine 才 26 歲時就創業,當初創辦「以熙國際」的契機是什麼?
A:我從小在紐約出生長大,讀高中時才回到台灣,台大畢業後考上劍橋國際政治研究所,但因為爭取到了在聯合國工作的機會,因此暫緩念研究所的計劃。但在聯合國學會了談判技巧、如何協商、如何批判思考、運送國際援助物資等等,當時發現,實務和理論的差距原來這麼大。
我的中文不太流利,17 歲回台灣後想靠英文教學做語言交換,機緣巧合下,當時教的學生都是高階經理人,年紀大都是 20 到 30 歲,或是有外國文憑的企業二代。因為我清楚學生有哪些需求,大學期間,還是持續當他們的語言顧問,由於對教學品質的堅持,學生也因此越來越多。

02

Madeleine 受教育部邀請為各大學華語中心的負責人演講

當時當顧問只是單純想協助他們提升外語能力,從沒想過要把「語言表達訓練」、「培養國際觀」當作創業項目,特別是英語教育市場如此競爭。
但有一位集團企業二代的學生,某次突然對我說:「妳有創業家的性格」。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也讓我至此開始有了經營自己事業的念頭。

04

Madeleine 於「每天簡單學英文」擔任節目主持人

Q:妳過去在聯合國的歷練,對於後來創業時有什麼樣的幫助?
A:當時我跑了 60 幾個國家,從最富有到最貧窮的國家都去過。因為聯合國是國際組織最高殿堂,在和這麼多國際人才接觸後,我觀察到大部分國家的人如何看待台灣。台灣人很有才華,也有創意,但可惜在「表達」這塊比較佔劣勢,講話比較沒自信。
另外在國際會議場合上,西方人除了重視儀表外,在談吐表達之間也能嶄露魅力。無論是在表達邏輯、談判技巧等都帶給我很大的收穫。因此以熙國際的一系列商業培訓,如「國際社交英文」、「國際溝通簡報力」、「國際職場力」,能幫助人解決商業表達上該注意的話術與禮節、場合的服儀搭配及禮儀等技巧。

taste the world Taipei

Madeleine 受邀台北市政府擔任貴賓,接待來自各國的網紅認識台北

11

Madeleine 帶外國網紅一起學寫書法

Q:在創業時,讓妳覺得最挫折的一件事是什麼?如何面對呢?
A:其實各種生活、事業上遇到的問題都是考驗。不管是在家庭與工作的平衡、公司成長、團隊建立、客戶溝通… 每一項都是都是關卡,每一個都是挑戰!
但在聯合國的經驗讓我學到很重要的技能,就是「解決問題」,所以我不擔心我能不能做到,而是不斷在想下一步該怎麼做。

06 NEW

創業的過程雖然艱辛,Madeleine 選擇迎向困難咬牙往前走

Q:不到 30 歲卻能帶領一間公司、教育企業老闆國際觀,妳覺得自己付出了哪些努力?
A:我很喜歡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雨果等作家,也容易被感性的文學作品吸引。但創業後發現,過於感性會「吃虧」,需要更多的理性及務實的做法,格局視野才能更上一層樓。
記得有一次我在分享馬克吐溫作品《湯姆歷險記》的感想,當下就有一位創業家跟我說:「妳不應該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要多涉獵一點管理思維,和策略相關的知識。」

01

Madeleine 的個性從浪漫的女孩,蛻變成公司市值 2 億的女企業家

當下我很震撼,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所以我開始上商管的課程,慢慢把自己未來需要的技能盡量補齊,多去接觸一些實際面的議題:例如募資計畫、孫子兵法等等。我固然喜歡文學,閱讀時代人物的際遇故事與歷史,可是創業要準備面對更多「未來」的事情,所以需要不斷的補充知識彈糧。
現在對於文學,我偶爾會停下腳步欣賞,但不斷去接觸新的商業動態,是我目前更迫切需要的。創業本來就要多聽別人提供的意見,但鍛鍊自己的商業判斷力,才能在關鍵時刻,更勇敢果決地做決策。

12

創業路上雖然需要建議,但 Madeleine 必須要為自己做決定

Q:妳覺得創業以後帶來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A:雖然一路走來,遇到很多挫折,但也受到很多貴人的幫助,讓我體會到,人生不是只追求成功,而是要懂得與失敗共處,就算遇到逆境也能轉念思考,唯有經歷更多,我們才會更好!
Q:創業之後在生活上、心境上有什麼樣的轉變?
A:大部分的朋友看到我,都說我從小女生蛻變成一個成熟的女人(笑)!千萬不要給自己的視野設定框架。我也是從害怕恐懼,到現在在事業上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認識更多人,吸取更多的知識,去接觸更大的世界。

.jpg

Madeleine 和台北市長柯文哲同台直播

Q:對於未來,給自己和公司的期許是什麼?
A: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希望幫助台灣人才國際化、鼓勵女性提升自我價值,讓東方與西方交流溝通更密切。另外希望台灣產業與人才在表達與思考上,都必須要更能跟國際接軌,台灣人的思維也要從過去的「cost down」(降低成本)到「value up」(提升價值),所以想到未來還有更多的企業與人才需要我們,就一定要繼續努力!

 
文章來源 : 女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