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 Hahow好學校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江前緯(Arnold)之前,覺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先募資才開課,和一般課程開出來以後才招生的作法顛倒,不知道這樣逆練九陰真經到底會走火入魔還更上層樓?
Hahow 的營運模式
Hahow官網

約訪那天下午,剛好碰到一位從英國回來的老師教怎麼做手工立體書,Arnold 在攝影棚外輕聲向我們簡介,同時帶我們逛了一圈辦公室,這一來一往,看了攝影棚設備、看了辦公室人數,好奇更大了。本來要先問創辦緣由以及為什麼會想到先募資才開課,不過實在忍不住,臨時變更順位,先問了營運狀況。

攝影棚錄製課程現場
鄧文華攝影

「還 OK。」他說,公司目前 25 位正職員工,現金流穩定,還得到心元資本 1,500 萬元台幣的種子輪投資。從 2015 年 2 月上線,至今共開了 150 種以上課程、註冊會員超過 7 萬人、每月入站訪客穩定超過 10 萬人次。獲利方面,主要來自開課跟老師拆帳,平均來說,老師拿 7 成、Hahow 拿 3 成。開課成功率 74%,以設計類、程式語言類稍多。總體回購率約 3 成。
嗯,營運數字講得很清楚,辦公室也是。從四處可見貼得整齊的便利貼,到 Arnold 交代事情有條不紊,都讓人覺得這是家很……「organized」的公司。
這種風氣最直接的展現,就在攝影棚邊、要進入辦公區的便利貼牆,上面貼滿了各色分類貼紙,Arnold 說,用意是把公司所有的功能和面向列出來,因為「討論問題發想的時候,很容易陷在某個面向裡面,會覺得這邊有問題那邊有問題,但是其實公司資源有限、人力有限情況下,你要做最通盤的問題檢視跟決策。」他舉例,紅色代表老師、藍色代表 Hahow、黃色代表學生,將每個行為動作建立起來,可以明確知道哪個環節要優化,哪裡又要新增或汰換。此外,網站功能很多,有些地方會被遺漏,還有提醒的效果。

網路時代,品牌力與使用者體驗決勝負

Arnold 沒有特別強調 UX,只說不自覺就變成很重要,「UX 是創業本來就一定要注重的環節,現在網路創業門檻越來越低,idea 不值錢,最後做得好的,勝出的,第一個是品牌力,第二個就是你的使用者體驗。小東西很關鍵,就像電商,大家都說電商氾濫,但對我一個消費者來講,很直覺嘛,在乎順不順、好不好買、快不快,付了錢就要趕快拿到東西。」他補充,Uber 的商業模式不難,但是許多計程車隊的 app 就是做得不如他們好,「到後來都是體驗決定差異」,因此從草創初期到現在,很常做使用者訪談,質化、量化、現場體驗都有。
他分析為什麼先募資才開課,要分別從老師和學生的角度看。
從老師角度,有兩大痛點,一個是不了解市場需求,其次沒辦法保證收入。舉例來說,以往學有專精的人最常被問要不要出書,決定以後,首先可能要花半年寫稿,接著編輯、排版、印刷到上市,才知道有沒有被市場接受。一本書賣不賣、賣多久,甚至有沒有宣傳、能得到多少媒體曝光,不確定因素很多,都要在開賣以後才知道。
簡單來說,「傳統出版是先製造、發行,再行銷」,他說 Hahow 則是透過募資「先確認需求再來製作」,所以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新型態的出版。
從學生角度,線上教學網站老早就有,但做得不夠好,比方許多內容來自升學教材,比較偏單向看影片,可是別忘了我們從小在學校上課的經驗,有老師解惑很重要,「沒有老師解惑帶我們到終點,這個學習體驗是無效的」「買課程不是只是買一個影片,是買一個問老師問題的權利,還有一個做作業的權利。」
他指出,「互動」是 Hahow 非常在意的價值,學生可以隨時問問題,老師會即時收到通知,在有空的時間回答;上傳作業,可以是圖片、錄音檔……,老師會找時間回覆批改結果。
「滿足學生體驗,我們就做出市場差異性。」「從募資到跟老師互動,都是體驗的一部分。」我好奇便利貼分類滿牆,又做了這麼地毯式的市場調查,是不是整間公司一家子人都同一個理性調調?

老師、學生滿不滿意,表情已經很清楚
Hahow 提供
「我其實是很感性面向的人,創立 Hahow是從感性需求出發的。」
Hahow創辦人 江前緯

Arnold 說,學生時代,有些同學也許很會念書,卻找不到自己興趣所在而不快樂,或者被刻板印象限制了誰能做什麼、誰不能做什麼,「馬克思說,人適才不等於適性。也就是說,你擅長做的不等於你喜歡做的。」於是他想建置一個平台,降低跨領域學習門檻,讓大家更輕鬆交流。
起初,他和如今也是 Hahow 共同創辦人的黃彥傑、王紹丞和一些朋友,取台語「隨便學」諧音,創辦了語言配對的學習平台「OBeyO黑白學」,透過配對方式,讓想學語言的人彼此教學相長,例如想學台語的老外,就可以從這裡找到願意教他台語、同時又想跟他學英文的朋友。他們發現有市場需求,但配對效率還需要打磨,沒多久,又另開一個新的技能知識交流平台「Skillhopping」,亦即把原來只有語言的交互學習,擴大到技能知識層面。
市場更大了,湧進的名單更多了,可是依然沒法營利。當時,他們還得靠上班工作來養這個理想。後來是因為有會員建議,可不可以將技能教學錄成影片,觸發了現在的 Hahow。2014 年 11 月,找到第四位共同創辦人黃柏翔,自此,一個學社會學的和三位工程師,辭去原本正職工作,開辦以台語「學校」為名的線上教學平台。

四位創辦人,由左至右為:王紹丞、江前緯、黃彥傑、黃柏翔
Hahow提供

或許因為社會學重視觀察與思考,雖屬人文學科,相對比較理性,和工程師條理化、流程化的習性,銜接得還不錯,Arnold 說從草創至今,有意見不同,但還真的沒有吵過架,儘管有時候不爽,也是「啊~你說的真有道理,真有邏輯!」那種辯不過的感覺。
由於沒有面子問題,大家可以坦白地把想法攤出來,「溝通是一件最困難的事,這是很多公司不論從 0 到 1 或從 1 到 N 的關鍵」,他看得很明白、體會得很深刻,表示「進步,來自於誠實的溝通。」包含他們四人和父母之間,都經歷過一段需要用力溝通的日子,幸好彼此開誠布公,家人逐漸理解以後,從起初反對逐漸轉為助力,比方現在新辦公室的地點,就是 Arnold 家裡幫忙找的。
說到這裡,一直很正經的 Arnold,微微露出了欣慰神情。說真的,溝通是門大學問,跟越親近的人難度越高,不知道 Arnold 有沒打算開一堂克服重重難關的溝通課?
【採訪後記】
結束訪談,Arnold 送我們到電梯口,TCA 夥伴 Pinky 問起為什麼有兩個傘架?Arnold 說原來的要稍微彎腰,放短傘也比較不方便,後來發現做攝影棚裝潢的板子有剩一些,拿來當傘架,出電梯一掛就好,不用彎腰;二來和視覺位置差不多高,也比較不容易忘。又是一個沒刻意去想 UX 卻創造好體驗的例子。

文章來源 : Meet創業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