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慧)正當紅,有人看到機會,有人看到危機,而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是這麼說的:「AI這個名詞是錯覺,兩、三年後就會爛掉。」而現在大家已經很少談的全球化、數位化,卻真真實實在影響每一個人。如果要給年輕世代一個建議,他希望大家記住的是「移動力(Mobility)」
面對全球化,未來人才需要的是移動力
從雲端、大數據、物聯網到現在的AI,科技世界幾乎每兩年就會有一個新流行詞出現,然後在兩三年後又被新的商業科技詞彙取代。簡立峰認為,這些名詞背後代表的科技其實是延續性的,就像人工智慧其實就是大數據,或許AI在兩年後會被濫用到大家不想再提,但方向上就是往智能化發展,這是沒有錯的。
而當簡立峰今天在陽明大學演說,被學生問到:「現在的趨勢是AI,那十年後會是什麼?」他的回應是,即使十年前他是剛起步的Android計畫中的一員,身為一個當事者,他在當時也無法預想到手機上網會在今天發展得如此普及。現在他也不知道十年後會是什麼模樣,但可以確定的是,「全球化正在加快,而且速度會比你預想的還快。」他說:「十年後的台灣就是現在的歐洲。」他指的是,大多數歐洲人無法在自己的家鄉找到工作,台灣人也將如此。
但與其將全球化看成危機,他倒認為可以看成新一代年輕人的機會。因為過去離鄉背井的人可能是被迫的,還沒準備好就得出去,但新一代年輕人還有時間可以做更好的準備。
「我不喜歡把這件事解讀為要大家離開台灣,而是要有移動的能力。」他認為出去應該被視為機會的擴大,而且他相信人才出去找機會,終究還是會回到自己的土地上。
自己要為自己尋找釣竿
簡立峰同時也提到,所謂走出去,其實不只是地理上的跨越國界,也包括走出自己的專業領域。事實上在Google工作多年,簡立峰就看過相當多這樣的例子,如他提到,Google辦公室有一個法國人,在瑞士出生、新加坡長大,是一個生物博士,現在是Google相當利害的軟體工程師,負責作業系統開發。但其實這個法國人從來就沒有在學校學過作業系統,全都是他自己在網路上學來的。
「自己要為自己尋找釣竿。」簡立峰說,台灣在跨領域這件事上,比較缺乏移動力。他認為,當學生畢業後發現自己的能力找不到適合的市場時,不應該是停在那,而應該要有學習的渴望。
簡立峰也提到,當他加入Google後 ,發現Google不斷強調的一個字,叫做Diversity(多樣性),而這也是台灣非常缺乏的一個元素。他認為,「移動」就是「多樣性」的解方。「不論是什麼樣的人才,面對未來要有很多的想像,都要培養移動力。」他說。
文章來源: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