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AI和VR是近期最熱的三股科技趨勢,台灣要如何善用硬體優勢,為自己創造機會?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今(29)日一早出席2016創業小聚暨AAMA台北搖籃計畫年會,並以「從Google的創新看創業」為題發表看法。以下為演講紀要:
圖說: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圖片來源:數位時代。
兩年前我說台灣應該要把握機會做軟硬整合,一年前我說物聯網是很好很好的機會。現在是什麼呢?在過去八年裡,最重要的是智慧手機的誕生。但是現在的科技發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由智慧手機帶起來的mobile internet,在硬體部分已經進入commodity、價格戰,贏家越來越少,就算是蘋果iPhone遇到的困難也越來越多。由mobile internet帶動的400萬個App,現在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根據最新統計,平均每人每月下載的數量是零。
我在Google工作進入第11年了,2000年我還是個外人。2000年科技泡沫,可是同一個時間正醞釀web和cloud computing。那時候你看Google,會是用電腦看。2008年的時候,全世界又進入另外一個泡沫,那是房地產引起的泡沫。而我們那時候已經準備要用手機看Google,我們說那是mobile internet。在2015年的最後一天,我們還不知道2016年會發生什麼事情,但我預言會有另外一個泡沫,我沒有想到是英國脫離歐洲。(全場大笑)
Google高層在2015年把Google的架構重組為Alphabet,我覺得這是高瞻遠矚。他們顯然看到mobile internet叫做「傳統產業」。
在充滿泡沫的新時代裡,我們回顧一下,台灣在2000年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每一次政黨輪替都剛好是泡沫時期,2000年、2008年、2016年,新的機會都在我們政黨輪替的時候,不小心被放棄掉了。
物聯網的曙光:亞馬遜Echo
機會在哪裡?其實永遠有機會。
我不知道The next big thing是什麼。兩年前大家看到IoT是next big thing,可是慢慢大家又看到IoT有一些看不清楚的地方。但如果今年年初到現在,似乎最明顯的東西是AI。今年年初還有一點看不清楚VR的時候,我們說今年是VR元年,到了年中,至少VR好像要啟動了。但我沒有說它要起飛了,它是「動起來了」。
IoT剛開始時,我們看到穿戴式、Google Glass、Apple Watch,可是我們也看到消費者需求和產品之間有一個gap。甚至硬體上有很多技術挑戰,比方說一支眼鏡裡沒辦法放下power和強大的CPU,智慧眼鏡現在還沒有準備好。至於手錶呢?我們並不知道除了時鐘之外,還需要什麼。我們希望身體健康,可是它沒辦法帶給你。我們希望for fun,但其實手機也可以做這件事情。所以它叫replaceble。一個東西只要被替代,它就變困難了。所以穿戴式裝置給我們看到挑戰。
當我們突然覺得物聯網有一點困難的時候,再回去想智慧家庭。可是我們講冰箱可以上網這件事情,已經等了20年了。我們希望當冰箱裡的食物沒了,可以自動送進來,現在還是不行。其實我們真正希望的是冰箱裡的食物壞了,可以自動送出去,但是沒有人在想這件事情。
不過,最近突然看到一點曙光,那就是亞馬遜的Echo。這個曙光,Google Home也看到了。這是什麼呢?你的家裡有一個像speaker的東西,擺在家裡很多角落。就像是你太太跟你說:出去倒垃圾。然後你就去倒垃圾了。或是你跟老婆說:門鈴響了,去把門打開。
這件事情對了。在家裡距離十公尺以外的地方,你想要做一件事,然後你用嘴巴講,它聽得懂,可以幫你做。Home Center這個想法被定義出來了。Echo賣得很好,代表這個產品的位置對了。如果它辨識不清楚,至少還可以聽音樂。這件事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希望,那就是智慧家庭裡面也許可以透過speaker來連結所有的裝置。大家可以拭目以待,這是一個新機會。
另外一個機會是兩年前CES就開始看到趨勢:智慧車。CES從此變成汽車展,而不是電腦展。(全場笑)為什麼?因為所有東西都整合在一起,車子的引擎被拿掉了。就算大家都還沒看到車子,但是TESLA的Model S賣得那麼好,就代表位置對了。當TESLA把引擎拿掉,Google卻打算把電腦擺進去,方向盤也拔走了。所以現在車子既沒有引擎也沒有方向盤,就是一張沙發椅一直走就好了。(全場大笑)這個時候搞電腦的就很開心了,因為引擎拔掉,從此之後他就可以說自己懂汽車了。汽車把引擎拿掉、電池和電腦擺進去,這件事已經是對了,台灣的傳統電子產業又多一個汽車產業可以發展了。
AI的發展是連貫的,只是你現在才注意到
我一直在說,AlphaGo雖然很棒,可是它就是只會下棋而已。很奇怪的是,大多數人類都不會下棋,所以那些最會下棋的人,永遠讓你覺得自己很笨。而有一天,當電腦贏了人類最會下棋的那個人,人類就會說自己輸掉了。其實不是,你只是下棋下輸了而已。
不過,Machine Learning給我們看到一個驚人的事實。圍棋有大量的棋譜,所以可以透過訓練,讓電腦具有一定的下棋能力。當電腦有一定能力,讓電腦彼此對下,這件事才厲害。在AlphaGo和李世石對下之前,它已經自己和自己對下超過100萬盤了。世界上的高手對招,一年沒有幾次,所以進步很緩慢。這告訴我們一件事:當你有data、有machine learning,intelligence就有可能出現了。AI最重要的是延續cloud computing和mobile internet,一直到big data,再透過machine learning產生intelligence。其實這是連貫的,只是你到現在才注意到它的聰明。Gmail可以過濾垃圾郵件,它已經很聰明了,可是你覺得那是gmail該做的事情。
但是我們發現,AI跟台灣的硬體產業有關係。因為Google I/O上宣布了TPU的概念,所以特殊晶片出現了,這和台灣產業又有關聯性了。
而為什麼剛才說VR有一點啟動了。因為VR是我們對機器互動的想像,早期是text mode,接著是graphic mode,到後來是video mode,而我們現在希望透過VR看到的東西和人眼看到的一樣,是360度立體的。所以VR實際上是資通訊革命,但是現在還有很多事情做不到。
台灣早就是全球公認的矽島了
為什麼短時間沒辦法看到台灣的典範轉移?因為台灣過去30年是硬體代工業,做B2B。B2B的特別之處就是自己不做最終端產品。另一個特別之處就是「所有的秘密都不能講」,所以大家不知道彼此在做創新,才會覺得這個島很悶。
大家都說硬體產業毛三到四,可是你有聽說哪一個大公司倒了嗎?沒有。鴻海還可以把夏普買進來。所以台灣早就是Silicon Island,真正的「矽島」了。可是台灣還要成立亞洲矽谷?全世界沒有人懷疑你的矽島,人家只是懷疑,除了矽島,你能不能再做一點別的?
從Google跟台灣的工作經驗來看,第一支Android手機在這裡誕生,第一台Chromebook在這裡誕生。所以台灣早就有這個優勢了。只是這個優勢在產業鏈裡是最上游的,而年輕一代期待的是下游的。當中國中關村的合作夥伴來到台灣做事,理論上台灣年輕人要比他們還懂,但是正好相反。因為年輕一代的創業家沒有進過工廠,沒有做過硬體,不知道台灣的優勢在哪。而且,在我加入Google前,根本不知道廣達是什麼公司,很不好意思。(全場笑)
台灣有很多條路可以走。一個是繼續走硬體老路,其實是可以的,不要放棄,因為有很多新的智慧裝置不斷出現。另外一條路,如果年輕世代對硬體沒有概念,可以做軟硬整合。看無人機就知道了,真正用得最好的,都不是會做硬體的地方。世界上一百萬台無人機不是拿來拍照,而是做各種應用。
因為台灣的電子業是很極端的B2B純硬體產業,所以如果你要做軟硬整合、做新服務,要有概念。郭台銘董事長最近講的往上、往前、往外,我非常喜歡。往上,你可以從硬體做軟硬整合,做應用、做服務。往前,去接觸你的使用者,拿到data。往外,除了做電子業,電子加醫學可以做健康照護,另外也可以做智慧工廠、智慧汽車。
韓國KAIST板橋科技谷中心執行董事:公司成立第一天就要全球化
圖說:韓國KAIST板橋科技谷中心執行董事Steve Ahn。圖片來源:數位時代。
此外,韓國KAIST板橋科技谷中心執行董事Steve Ahn以「新創不可或缺的國際DNA」為題分享經驗。
Steve Ahn擁有美國、日本、韓國半導體產業經驗,2000年創立Leadis,並在四年後於那斯達克上市。公司上市兩年之後,他決定退休去完成人生夢想,不但去了中國學中文、讀EMBA,到澳洲學紅酒生產,還去西班牙和法國研修語言和料理。兩年前,他加入KAIST,終於再次回到工作岡位上。
成立於1971年的KAIST全名為Korean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直屬於韓國未來科學部。KAIST是韓國第一所研究型大學,由史丹佛大學工學院院長協助成立,目標是推動韓國高科技公司誕生,並協助經濟成長。「韓國過去的經濟被大公司統御,但是這些公司已經不管用了,」Steve Ahn說。朴槿惠總統上任後,韓國政府開始大力推動創造型經濟(Creative Economy),也推了韓國新創公司一把。Steve Ahn強調,韓國創業環境主要有兩項成功要素,第一是韓國政府的深度介入,第二就是很多創業者變成天使投資人和導師,慷慨協助下一個世代的創業者。
Steve Ahn表示,台灣和韓國很像,他建議新創公司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要成為全球化新創,眼看全球市場、手拿全球資源,並且擁有國際化團隊。「永遠都要有好奇心,並且勇於挑戰,」他說。
文章來源: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