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大學時,是個連電腦都不熟悉的小伙子,現在卻把炙手可熱的人工智慧,應用在商業上,以台灣為支點,撬動歐美主導的世界版圖。

他是與Airbnb共同創辦人傑比亞(Joe Gebbia)、矽谷知名新創育成機構Y Combinator總裁奧特曼(Sam Altman)等人比肩,獲得世界經濟論壇(WEF)二○一六全球青年領袖的唯一台灣人。
他是在一四年成為全台第一家獲得矽谷知名創投紅杉資本投資的新創公司沛星互動科技(Appier)創辦人兼執行長。
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網路廣告投放的Appier,至今三輪募資,共獲得三千萬美元(約九.八億台幣)的資金,被創投圈譽為最值得期待的「超新星」新創企業之一。
他擁有史丹佛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碩士學位及哈佛大學電腦科學博士學位,他笑聲宏亮、講話坦率誠懇,熱衷投入自己的事業──每天除了睡覺,就是不斷地工作。
他叫游直翰,今年才三十七歲,是土生土長的台灣子弟。他在美國創業、公司搬回台灣,如今做著全世界的生意,也受到全世界的矚目。
「有人說我太樂觀,但我一直相信,在這裡,我們一樣可以領導世界的改變(leading the change of the world),」游直翰說。
從電腦大外行到AI專家
若不是游直翰對《天下》記者娓娓道來一路從台灣到美國、從研究到創業的經歷,實在很難相信,他如今傲人的學經歷和成績,背後其實是一連串令人直覺聯想到美國影集《矽谷群瞎傳》的戲劇性磨難。
但也正如影集主角總是用近乎無可救藥的樂觀、堅強的實力,以及引人發噱的幽默感,游直翰屢次化危機為轉機,面對一路上的轉折與挫折,態度始終正面而積極。例如,他從台大資工系畢業,到美國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開始AI研究之路的經驗。
「其實我到台大報到的第一天,要註冊新生的信箱帳號,連鍵盤上的『B』在哪裡,都要學長指一下才找到,」游直翰笑著說,自己當初和不少台灣考生一樣,填志願時參考排序和家人建議,「誤打誤撞」進了台大資工系,頭兩年更在班上成績墊底,根本不能算是「天才資優生」。
直到大三那年,他接觸到當時尚未普及的圖形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相關技術,驚覺到演算法和人工智能的無限可能,才真正燃起對研究的熱情。
他開始大量閱讀中外相關研究文獻,主動找系上研究相關領域的教授擔任助理,甚至合作撰寫論文。也因為熱情驅動下,游直翰迅速累積的豐厚知識與實際研究成果,讓他即使完全沒有漂亮的成績單,畢業後依然受到全球頂尖學府史丹佛大學的青睞,開啟赴美研究之路。
到了全球人才濟濟的史丹佛,競爭當然也進入了另一個層級,但游直翰依然一本熱愛研究的初衷,主動出擊尋找機會。
「我印了厚厚一大疊自己的背景資料和研究成績,去每一個跟AI研究沾得上邊的教授辦公室敲門,用自己彆腳的英文,說我想跟你一起做研究,」游直翰回憶,當時其實吃了數不清的閉門羹,卻也因此開啟了他和史丹佛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創始人、《時代》雜誌百大人物之一的全球人工智慧領域頂尖學者吳恩達(Andrew Ng)的師生緣分。
「這樣說對老師有點不好意思,但那時與其說我們是惺惺相惜,不如說彼此都沒什麼選擇吧,」游直翰大笑地說,AI研究當時並不算顯學、吳恩達也是史丹佛大學的新進教授,兩人就在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進行了多項機器人、AI領域的開創性研究。
創業三年 首張大單只有 20萬
游直翰的創業路,開頭也相當隨興,甚至是意外。
在他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過程中,與現在沛星互動科技技術長蘇家永等兩位室友熟識,「那時候他們在宿舍,很熱血地天天講要創業改變世界,我做研究比較認真,所以沒怎麼當真,」游直翰笑說。
但沒想到,兩位最早期的創業伙伴終於決定開設公司後,他們所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請他出馬擔任執行長。
其實,對於不論在史丹佛或哈佛大學,長期以專案為基礎進行研究的游直翰,「要自己提計劃、找資金、招人手、做出開創性的成績、然後發表宣傳,」熟悉當中的每個流程,其實早已等同是個「連續創業家」。
因被伙伴的熱情感染,他想想「有何不可」,三人也就湊了約一百五十萬台幣的資金,開始了創業之路。
在美國,年輕世代勇敢逐夢,向來有車庫創業的傳統,「但對不起喔!車庫創業對那時候的我們來說是很奢侈的,在波士頓郊區的車庫月租金大概要一千美元(約三.三萬台幣),我們是『客廳創業』,」游直翰大笑,他們先是在美國利用AI技術、開發多款社群遊戲,卻始終不成功。後來想一想,基於成本和人才考量,決定把公司搬回台灣繼續拚。
接著,就是《天下》兩年前報導,如今創業圈相對熟悉的故事:游直翰在遊戲公司老闆一句「你們人工智慧技術這麼強,不如幫我們看看怎麼投廣告比較有效率」的建議下,看到了產業界網路行銷需求的龐大商機,迅速轉型。
「我永遠記得公司接到第一筆大單,二十萬台幣的案子,我們高興了一整天!」游直翰說,過去整整三年公司幾乎沒有收益,支撐著他走過低潮的,始終是「都失敗七次、八次、九次了,下一次總會成功吧」的信念。
二十萬台幣的數目雖然不大,卻代表他們的核心技術,終於找到對的市場。
「他有著當年台灣人一只皮箱闖天下,不怕冒險和失敗的拓荒者精神,是成功的關鍵。這也是不少台灣年輕創業家,最需要的特質,」曾擔任哈佛大學台灣學生會會長,而與游直翰、蘇家永等人熟識的環球水泥副總侯智元觀察。
打破「台灣難成功」的迷思
如今,游直翰帶領的Appier團隊,總部設於台北,在新加坡、東京、雪梨、胡志明市、馬尼拉、香港、孟買、新德里、雅加達與首爾等十一個亞洲城市設有營運據點,客戶遍及全球超過五百家知名品牌與代理商,打破了不少批評者眼中,「台灣新創環境差、難成功」的迷思。

photo游直翰(中)、李婉菱(左)及蘇家永(右),將Appier業務從台灣迅速拓展至亞洲11個據點,成為創業圈的明星。(黃明堂攝)

「就好像打棒球,游直翰的成績,證明在台灣也能出現大聯盟強投,很期待更多年輕創業者,因此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念頭,讓台灣創業圈更積極、更國際化,」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接受《天下》記者專訪時說。
「其實,現在網路如此發達,國界的界限早已模糊,至少在網路、科技新創這一塊,把營運總部設在台灣,我覺得一點都不是問題,」游直翰直言,「我們對自己應該少點批評、多點信心。」
別只想當「某某某第二」
這幾年,他走遍亞洲考察市場,發現其實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有其優缺點,台灣固然有其限制,但豐富的軟體人才庫、交通等基礎建設相對完整方便、加上內需市場多元,非常適合新創企業作為探索亞洲、進而全球市場的起點。
不過,他建議,年輕創業者的心態,可以更有野心。
「可能是因為我長年從事學術領域研究有關吧,我們絕對不會說,我要當『某某某第二』或『台灣的誰誰誰』,」游直翰說,在國界、產業界限日漸模糊的未來世界,只要大膽創新、不怕失敗地努力當「全世界的唯一」,「在台灣,當然可以做大事!」(英文版同步上線www.cw.com.tw/english)
游直翰 越限告白
只要大膽創新、不怕失敗地努力當「全世界的唯一」,在台灣,當然可以做大事!
文章來源: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