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在網路、物聯網、大數據的創新創業盛行,各種加速器、論壇、小聚幾乎每月都有。然而看到許多以賣產品為主的創業,我真的很擔心,也許談談我在1995年創業失敗的幾個錯誤決策是有意義的,即使時空背景大環境都不一樣了,但我相信應該會有幫助。
因為我是Business 2.0及Red Herring的長期訂閱者,因此1999年7月台灣《數位時代》雜誌創辦時就非常興奮,也因此認識了詹偉雄、王志仁兩位老友。我曾參與過早期《數位時代》雜誌的小型讀者聚會(現在的創業小聚Meet Startup)。我記得當時我跟王志仁說一定要堅持這種跟讀者互動的聚會,那時尚未有Startup,有的是對網際網路感興趣的人而已。
2000年網路終於泡沫化,像我們這一代的人,都付出了代價,但心中對網路帶來新可能的熱情仍永遠不會澆熄。看到《數位時代》越做越好,已成為一個在台灣最重要的數位創新與創業的機會平台,我更是與有榮焉,不但參加了在2012年AAMA與數位時代創立的搖籃計畫,更能在《數位時代》分享我的創業及學習心得。我在1994年哈佛商學院的Mosaic Demo親身經歷,似乎註定我跟數位經濟及數位時代一輩子的連結。
為了寫這篇文章,特別找到20年前一起創立肯心的東海大學周忠信教授。他最近在東海大學也剛成立了數位創新工坊,想將設計及數位軟體連結起來,我真的非常高興看到他仍熱衷於教育,希望在臺灣能培養出更多的軟體設計人才。
好漢不提當年勇(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少提到我的肯心創業經驗),但看到台灣現在網路、物聯網、大數據的創新創業盛行,各種加速器、論壇、小聚幾乎每月都有,我覺得是時候談談我們在1995年創立肯心及為什麼失敗的「好漢應提當年蠢」的故事。
雖然時空背景大環境都不一樣,但相信對現在的年輕網路創業人,應該有所幫助:
1.沒有堅持自己原來想做的
我當時有興趣的是B2C,用CanChat(有點像目前Line及Wechat的軟體)、CanMeet、Webradio創造一個新的多媒體互動平台;改變教育的方法,讓每個人在網路上學英文,網路就是一個即時的互動教室。
2.完全沒有能永續的商業模式及收益模式
從來沒有想到社群網絡(Facebook),更不知可以賣廣告(Google),或用App來創立新的end-to-end商業模式(Uber及Airbnb)。
3.從服務(B2C)改成產品(B2B)
因資金不足只得放棄B2C,而改成B2B也就註定了未來路愈走愈窄的小型軟體公司的宿命;為了生存就需要短期收入,只得快速賣產品,又為了銷售產品而增加員工、增加開支,陷入這般惡性循環中;軟體公司一旦走上賣產品的路,就是條不歸路。
4.缺少經營公司的人
肯心只有軟體工程師及行銷人才,但沒有人能做CEO;我因為也在1995年創立肯夢Aveda,沒時間經營肯心;肯心有創新的想法,也有不錯的前衛產品,而且還有市值排名一千大的企業客戶,但因為沒有經營人才,最後只得結束公司。這個經驗讓我體會到,即使是小型創業也千萬不能忽視經營人才的重要性。今天Facebook能成為真正的獨角獸,就是因為Mark Zuckerberg是一個世界級的CEO。
5.台灣市場實在太小
我曾問肯心,如果一千大企業都已經成為你的客戶,那麼未來的市場機會在哪裡?目前的網路新創公司,如果不能去中國或連結世界,真的只有等著被收購或慢性死亡這條路。
6.人生沒有真的失敗
只有做了「笨」的決定而搞砸,但如何負起責任,將肯心公司合法正式結束,才是一個更重要的學習。
成功沒有僥倖,同樣地,失敗也沒有藉口,在拓荒的路上,總要有先行者。我當初完全是滿腔熱血,覺得網路絕對是未來,相信Java能讓台灣與世界同步,加上又碰到周忠信教授及Andrew、Teddy等絕佳人才,就走上了網路這條路。但因為自己沒有100%投入,肯心又一直缺少資金,為了生存而在策略上走錯一步(從服務改成產品),就全盤皆錯。
也因此我在肯夢一直堅持不是只賣Aveda產品,而是要賣服務及賣產品背後所代表的價值觀及生活方式。不管是自己開美容院、開學校、開餐廳、零售、經銷、建立紅房等,都是以服務為中心。因此看到許多年輕創業人仍以賣產品為主,我真的很擔心。因為世界上真的已經太多產品了。每當碰到創業人,我都會問他:你有沒有一個end-to-end的商業服務模式?
文章來源: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