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創新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已經無法忽視創新對我們工作、生活的影響。只有擁抱創新,才能融入這個新的時代,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戰。沒有什麼比親自走在創新之路上更讓人興奮的了。但是,究竟該怎樣做,才能不斷得到最好的創新呢?建議大家思考和實踐以下五項創新的準則,它們是:1)洞悉未來,2)打破陳規,3)追求簡約,4)以人為本,5)承受風險 。
洞悉未來就是要求創新者瞭解未來的用戶需求,以便研發出適用於未來的產品或技術。要做到洞悉未來,雖然應該重視用戶,但是,不能完全聽取用戶的意見,因為用戶不可能有足夠的前瞻性,也不可能完全理解技術的發展規律。所以,創新者需要有洞悉未來的才智,能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和使用者需求,結合技術的發展規律,對未來做出正確的預測和判斷。
在互聯網發展的初期,當時的用戶沒有準確地提出針對搜尋引擎的需求,因為使用者習慣於使用分類目錄來查找自己需要的網頁。那時,用戶可能並不知道搜尋引擎是什麼,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需要這樣的功能,也不清楚技術上是否具有可行性,但是,能夠洞悉未來的創新者可以推測:隨著網頁數量的不斷增長,總有一天,分類目錄將無法更好地容納更多的新網頁。這時,創新者便先於用戶想到,未來的用戶需求一定會轉向比分類目錄流覽更加便捷的方式。
例如,是不是可以允許使用者使用任何關鍵字進行查詢,並獲取網頁結果呢?在技術上,是不是可以自動為海量網頁創建索引並獲得最好的排序呢?Google公司的創辦人正是洞悉了這個用戶的潛在需求,而投身於搜索技術的研發。當使用者對於網路搜索的需求越來越明顯時,以谷歌為代表的搜尋引擎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前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直接帶動了網路廣告產業的興起。
做最好的創新的第二項準則是打破陳規。其實,創新的最大障礙就是無法脫離固有的思維定勢或思維框架,總是在已有的方式、方法裡打轉。如果不能打破陳規,那麼,無論對未來使用者的需要有多麼清楚的認識,創新者也無法想出最有效的、最新穎的解決之道。
在科技發展史上,透過打破陳規來獲得有價值創新的例子不勝枚舉。當無線通訊剛被發明出來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了這個技術演變的最終目標肯定是,每個人都會有一台無線通訊裝置,能夠成為「無線」的電話。但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無線通訊設備有兩個部分:無線發射器體積龐大,價格昂貴,但是無線接收器體積小,而且便宜。所以,要實現這個終極目標需要有長遠的打算。這時,一位打破陳規的創新者想到,是不是可以把發射器和接收器分開,讓每個人都有一部非常便宜的接收器,來接受某個中心發射器的信號。就這樣,廣播這種最早依賴無線電技術的大眾傳播方式誕生了。
追求簡約也是通向創新的必須之路。在很多情況下,複雜的東西並不一定有效,只有最簡單的設計和組合才能發揮最大的效力。最初做搜尋引擎的時候,研究人員發現,如果用戶搜索時多輸入幾個字,搜索結果就會準確得多。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能提示用戶多輸入幾個字呢?當時,有人想到,我們能不能做一個智慧化的問答系統,引導使用者提出較長的問題呢?但是,這個方案的可行性會遇到許多挑戰。也有人想到,我們能不能主動告訴用戶,請儘量輸入更長的句子,或者根據使用者的輸入主動建議更長的搜索詞呢?但是,這樣似乎又會干擾用戶。最終,有一位技術人員想到了一個最簡單,也最有效的點子:把搜索框的長度增大一半。結果,當用戶看到搜索框比較長時,就會有更大的可能性輸入更多的字詞。今天搜尋引擎上長長的搜索框就是這麼來的。
以人為本是企業能否保持持久的創新能力的關鍵。21世紀人才最重要。在19世紀的一個普通工廠裡,最能幹的工人與普通工人相比,他們的生產力最多相差一倍。但是,在21世紀的IT企業、研發機構中,一個最有創造力的研發人員和一個普通的工程師相比,他們的生產力卻可能差距幾十倍、幾百倍甚至上千倍。如果你的企業能夠吸引、用好幾百個、幾千個天才的創新者,即便是在最激烈的競爭環境裡,也一定能脫穎而出。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就要為人才創造最好的工作環境,給予他們最大的信任,賦予他們足夠的許可權。
承受風險也是創新過程中重要的一點。任何創新都有風險,在創新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失敗。失敗不是對我們的懲罰,而是一次最好的學習機會。
在Google,有許多20%時間裡開始的創新工作,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失敗了。沒有這些失敗,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創新脫穎而出;沒有接受和承擔風險的能力,就不可能營造出真正鼓勵創新的環境。在我負責研究工作時,我的主管曾對我說,如果你每一個專案都成功了,那麼,你實際上是失敗的。因為你並不是在做研究,而是在迴避風險,只選擇那些十拿九穩,沒有什麼創新價值的項目。
洞悉未來就是要求創新者瞭解未來的用戶需求,以便研發出適用於未來的產品或技術。要做到洞悉未來,雖然應該重視用戶,但是,不能完全聽取用戶的意見,因為用戶不可能有足夠的前瞻性,也不可能完全理解技術的發展規律。所以,創新者需要有洞悉未來的才智,能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和使用者需求,結合技術的發展規律,對未來做出正確的預測和判斷。
在互聯網發展的初期,當時的用戶沒有準確地提出針對搜尋引擎的需求,因為使用者習慣於使用分類目錄來查找自己需要的網頁。那時,用戶可能並不知道搜尋引擎是什麼,不清楚自己是否真正需要這樣的功能,也不清楚技術上是否具有可行性,但是,能夠洞悉未來的創新者可以推測:隨著網頁數量的不斷增長,總有一天,分類目錄將無法更好地容納更多的新網頁。這時,創新者便先於用戶想到,未來的用戶需求一定會轉向比分類目錄流覽更加便捷的方式。
例如,是不是可以允許使用者使用任何關鍵字進行查詢,並獲取網頁結果呢?在技術上,是不是可以自動為海量網頁創建索引並獲得最好的排序呢?Google公司的創辦人正是洞悉了這個用戶的潛在需求,而投身於搜索技術的研發。當使用者對於網路搜索的需求越來越明顯時,以谷歌為代表的搜尋引擎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前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直接帶動了網路廣告產業的興起。
做最好的創新的第二項準則是打破陳規。其實,創新的最大障礙就是無法脫離固有的思維定勢或思維框架,總是在已有的方式、方法裡打轉。如果不能打破陳規,那麼,無論對未來使用者的需要有多麼清楚的認識,創新者也無法想出最有效的、最新穎的解決之道。
在科技發展史上,透過打破陳規來獲得有價值創新的例子不勝枚舉。當無線通訊剛被發明出來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了這個技術演變的最終目標肯定是,每個人都會有一台無線通訊裝置,能夠成為「無線」的電話。但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無線通訊設備有兩個部分:無線發射器體積龐大,價格昂貴,但是無線接收器體積小,而且便宜。所以,要實現這個終極目標需要有長遠的打算。這時,一位打破陳規的創新者想到,是不是可以把發射器和接收器分開,讓每個人都有一部非常便宜的接收器,來接受某個中心發射器的信號。就這樣,廣播這種最早依賴無線電技術的大眾傳播方式誕生了。
追求簡約也是通向創新的必須之路。在很多情況下,複雜的東西並不一定有效,只有最簡單的設計和組合才能發揮最大的效力。最初做搜尋引擎的時候,研究人員發現,如果用戶搜索時多輸入幾個字,搜索結果就會準確得多。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能提示用戶多輸入幾個字呢?當時,有人想到,我們能不能做一個智慧化的問答系統,引導使用者提出較長的問題呢?但是,這個方案的可行性會遇到許多挑戰。也有人想到,我們能不能主動告訴用戶,請儘量輸入更長的句子,或者根據使用者的輸入主動建議更長的搜索詞呢?但是,這樣似乎又會干擾用戶。最終,有一位技術人員想到了一個最簡單,也最有效的點子:把搜索框的長度增大一半。結果,當用戶看到搜索框比較長時,就會有更大的可能性輸入更多的字詞。今天搜尋引擎上長長的搜索框就是這麼來的。
以人為本是企業能否保持持久的創新能力的關鍵。21世紀人才最重要。在19世紀的一個普通工廠裡,最能幹的工人與普通工人相比,他們的生產力最多相差一倍。但是,在21世紀的IT企業、研發機構中,一個最有創造力的研發人員和一個普通的工程師相比,他們的生產力卻可能差距幾十倍、幾百倍甚至上千倍。如果你的企業能夠吸引、用好幾百個、幾千個天才的創新者,即便是在最激烈的競爭環境裡,也一定能脫穎而出。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就要為人才創造最好的工作環境,給予他們最大的信任,賦予他們足夠的許可權。
承受風險也是創新過程中重要的一點。任何創新都有風險,在創新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失敗。失敗不是對我們的懲罰,而是一次最好的學習機會。
在Google,有許多20%時間裡開始的創新工作,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失敗了。沒有這些失敗,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創新脫穎而出;沒有接受和承擔風險的能力,就不可能營造出真正鼓勵創新的環境。在我負責研究工作時,我的主管曾對我說,如果你每一個專案都成功了,那麼,你實際上是失敗的。因為你並不是在做研究,而是在迴避風險,只選擇那些十拿九穩,沒有什麼創新價值的項目。
李開復
曾任微軟全球副總裁、Google全球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2009年創辦創新工場,目前擔任創新工場的董事長與執行長,致力於創新創業的推動、孵化與投資。同時也設有個人Facebook粉絲團李開復kaifulee,持續與創業圈的朋友對話。
文章來源: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