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戰亂不斷,讓波蘭人成了最不愛笑的民族。 但他們不沉溺於歷史的憤怒,反而更專注為自己與下一代創造夢想。

 世界上 最不愛笑的民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給我一個月時間研究一下,我會告訴你這件事可不可以做起來,」烏卡西,我們在波蘭併購的一家專做社交媒體行銷公司的二十九歲創辦人說。因為波蘭的本土市場不夠大,他想把團隊轉型支持所有歐洲市場。
我對烏卡西說,社交媒體行銷是全世界最在地化的行銷方式,對文化和語言的細膩要求很高;工具和數據可能全球化,但行銷和內容必須貼近在地。
他了解這對波蘭人才的挑戰度,要求給他一段時間,想一想有沒有方法可以突破限制。
在接觸全球管理前,我對波蘭的立即聯想就是:鋼琴家蕭邦的家鄉、歷史上不斷記錄的苦難,以及德軍長期抗戰失去六分之一人口的二戰史實──連波蘭的同事自己都說,背負這些苦難,波蘭人是世界上最不愛笑的民族。
波蘭有三千八百萬人口、略少於台灣的GDP及略大於台灣的廣告市場份額。但我們在波蘭的營收,在歐洲僅次於英國,直接服務最多跨國界的國際性客戶;不管從科技、創新和擁抱世界的角度,都創造令人驚艷的能量。
在波蘭的業務會議上,我了解了下列事實:這個據稱世界上最不愛笑的民族,擁有大量的科技大學和人才,英文能力排名全球第六(Education First的全球英文能力指數,台灣排名第二十九);歐盟自二○○七年起挹注五年建設資金,建立以創新為核心精神的經濟體系。

強大的成本優勢和人才價值,讓波蘭有自詡為「歐洲矽谷」的創新精神,也吸引了大量留學生回鄉創業就業。
在華沙或克拉科夫(波蘭第二大城,是二戰時德軍的政府中心,也是現在科技創新大學及人才的大本營)街上,滿目所見盡是過去戰爭的慘烈遺跡,他們認真紀念過去,但並未沉溺在歷史的憤怒裡。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要趕緊為自己和下一代創造夢想。時間寶貴,不能用來談論過去的是非,」一位同事在咖啡間聊天的時候說。
下個月見面時,烏卡西已把夢想付諸行動。經研究,他決定要實際一點,從聚焦德國市場開始。
烏卡西飛去德國兩週,親自聘用了十五個德國大學生到華沙來工作,「德國是中歐最大的市場,地理上最靠近我們。還有,因為歷史的關係,我們更了解德國的語言文化。」
他的嘴角微微上揚,眼睛發亮,一點也不像是世界上最不愛笑的民族。
文章來源: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