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來有人想要撰寫關於台灣網路的時代故事,詹宏志絕對會是最吃重的角色。40歲才投入創業,經歷過《明日報》4億台幣的大失敗,但也推動包括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商店街兩大網站,順利IPO的大成功,近幾年更是以一夫當關之姿,不計毀譽的與政府單位正面爭論政策的合理性。他相信,進步原動能,來自破壞恆常穩定,他期待,現在年輕人能夠比他當年更有勇氣,站出來擔起時代的責任。關於網路20年、關於人生、關於台灣社會,6個主題,6個觀察,以下是詹宏志對於年輕人創業的建議:

過去這十年的創業者,他們的確就是碰到最困難的十年。可是新一代,過去這兩年創業的人,我覺得是沒有的,因為他們好很多。林之晨現在能拿到這個錢,其實都代表是一個風向,這個錢的確已經有較大規模往這裡移動,包括從國發基金開始。現在這個資源放出來的數量比前幾年好太多了,大概比五年前好很多。如果早一點,現在大概是在40歲這一輩的創業者,他們歷經了最慘的時間,沒有享受到我享受的時間。
1996年到2000年的時候,我們也還有過一個大家都對你有很多期待的時代,那時候的創業者,即使後來經過很苦的時間,被誤解的時間,但畢竟有前面那個美好經驗在那裡,所以我說那個時期的創業者沒有那個悲情,最近的人幾年也沒有,最慘的是中間的那一輩。
美國跟大陸我也很主張都應該去的,我說所謂的往外的概念,如果看亞洲其他的國家,我都覺得他們的網路發展,要不跟台灣差不多,譬如日本跟韓國,要不就是比台灣差很多。他們其實在台灣是可以找到某些可以發展的模式或者元素。
我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如果他是一個在馬來西亞那樣的地方,其實有非常多的就舊資本,對網路的發展有興趣,很希望有機會能投資這樣的公司,我希望把我的公司轉換成一部分的未來壓在這個領域上,那我找誰呢?
圖說明
(圖說:跨境電商熱,東南亞市場如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將是台灣電商下一個可發展的寶地。)
過去他們覺得這樣的模式和這樣的團隊是很少的,但如果他看台灣,他就會發現是很多的。他們跟台灣的團隊,不管是合作或者是投資或者買下來,這些東南亞的舊資本如果想買台灣網路公司,其實價格也不貴,他就有可能找到一個新的元素。等到他用台灣的團隊的時候,也會發現這些團隊離本地也不是非常遠,甚至可以培養本地的團隊,因為這裡也有很多年輕人是想做這個事。
TIEA帶著隊到馬來西亞,不只是創造機會給台灣的年輕團隊,也激勵了馬來西亞當地的團隊。本來他們在當地做很久,沒有人注意,現在因為台灣的故事一來,所有人回頭再看,就發現,原來周邊也有很多人在做這件事。這些年輕人,過去沒有眼光,現在都來了。所以我覺得通過這些接觸,創造了兩邊都有可能的機會。
我們現在人才不夠,是一個結果,因為故事不夠多,人才不夠,不是壞消息啊!這就表示台大資工系畢業的,過幾年他們起薪會是10萬塊,因為大家都要搶!十年過後,這個差距會解決,你現在這些人不足,就是因為這些人畢業,70%被台灣的IC 設計行業拿走了,剩下30%留在這裡。
如果這邊的待遇起來,加上你有更多的IPO的故事跑出來,這個IPO會創造比較大的價值,你去台積電幹嘛?到台積電只有好的薪水,創造時代的價值已經過去了,但參與網路,有。
舉個例子,有人跟我說,你現在經濟能力比以前強了,你為什麼不再重做《明日報》? 從錢的觀點,當年賠錢的規模,現在對我來說,的確是不困難,但是你再也不可能,說我有一個網路的夢想,我可以把台灣最資深、最有經驗的記者,一夜之間全部都找來,號召也沒有了。因為那時候,有種心理上的衝擊跟魅力,如果沒有參加,我老的時候會不會後悔?現在再沒有這個東西了。
大陸動不動就100億美金。是,沒辦法,因為他有那麼大的市場,可是你如果想想看,現在這個PChome是15億美金的市值。我把露天上市之後,我兩家公司合起來是30億美金的市值,我是阿里巴巴的百分之1點多,按人口比例,完全一樣啊。我們是70分之1的人口嘛,這個反映了我還沒走出去這個事實,你如果在台灣做的夠好,因為按人口比例,你的市值就是要70分之1,這個事合理的啊!按人口所創造出來的這些故事是一樣的啊。

國際資金會流動,因為你在台灣就看到便宜的標的公司,就有資金會流,如果你的資產、你的財富跟他一樣,價格如果現在有落差,就是買點。對我來說這個事不是壞消息。

現在這個故事在發生中,聰明人應該要更早看出來,我說不管是錢或是人,要投身的行業你要看出來,錢你要看出來,這個地方是在蓬勃發展,你要不要移動?
倒過來說,大陸的這個熱潮,所有人都彼此奔相走告,要融資快喔,因為怕這個好景再過一年可能要爆了,可能泡沫要破了,所以大家現在都很急啊,要趕快要融資,希望趕快做大的增資,趕快把錢拿進來,因為極可能會有一個冬天要過來了。他們現在的熱,也就反映了未來有可能會冷的那一部分,台灣現在的冷,也就造就了未來有熱的可能,因為你現在顯然是低估了!這全部都是熱力學的原理。

年輕創業,好處就是所有的創業的想法,都是最純真最沒有功利的直覺,那個直覺都是最好的。但是最大的困難就是對駕馭一個事業跟一個公司,其實需要一個其他的技能配套。

台灣現在的困難是,新創公司的這些創造者,他們手邊並沒有這樣的人。不一定是導師,夥伴也行。現在到目前為止,網路公司還是常常讓覺得,他們太忽略管理公司的那些基本的條件。
管理公司不能被落到很形而下的概念,你以為管理公司是一套制度、是一套規則,大家都得要照著那樣做。但其實管理公司的原則是,目的是什麼,所以你要使所有的流程要合理,要有一套方法,把所有流程都放在可以控制、可以管理的地方。比如不一定要9點上班不可,你可以完全沒有上班時間,但仍然要管住那個關鍵。
我辦雜誌的時候從來沒有管過任何人的上班時間嘛,因為你要的是那個最終的產出,你管上班時間,最後這個出錢的老闆也是吃虧的。你沒有管,你可能收穫的比較大,因為大家花的時間遠比那個要來的大。所以關鍵是你要的結果是什麼?你要用那個結果來設計一套可管理驗證的方法。

我總覺得財務報表是基本訓練,這個事看帳是很重要的事,要看不懂也要每天看,看到最後那個帳是在血液裡頭,跟著你每天做的所有的決策,每一個東西他都是一個,你的會計帳就是你的數理模型,任何一個元素變動他其他東西都該變動,我覺得所有的創業家要花一點力氣在這裡,這部分沒有辦法逃避。

文章來源: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