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時代,內容可以怎麼樣創造價值呢?許多人告訴我的答案是:電子商務。隨著應用普及與技術進步,電子商務發展至今,確實有了很不一樣的面貌,在行動與社群的相互作用下,需要的是一種更準確且兼具感性的模式。就如同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先生所說的:過去在網路上我們對「多」有期待,現在我們得要知道使用者要找的是哪一棵樹。更重要的是,它有時是一種生活方式。
 
先來談談準確。在行動應用的年代,我們因為個人化導向,因而能夠抓住一些很細微的東西。從做生意的角度,準確性帶來的意義,不應
該從來客量減少來評估,而是它能夠降低來客的成本。比如《數位時代》上一期未來商務介紹的巴西飛雅特直播門市,就是一個好的例子。這種準確性,不僅僅是電商業者去定義自己的目標消費族群,也包括業者未來在產業中的位置。
 
針對消費端的部分,電子商務目前發展的趨勢在於,必須在過去平台的功能性之上,再加入所謂的娛樂性。娛樂性表現的方式,可能是賣家與買家之間直接議價的過程、可能是姐妹淘一同逛街的討論,或是把玩不同商品的比較過程。
 
對比過去實體店與消費者的關係是「一次性」的,網路上的每次消費,其實是下一次購買關係的開始,消費者的經驗分享會是另一個消費者搜尋的開始,所以當你能準確找到客戶,又能愉快互動,商務成交率自然提高。
 
在所謂的娛樂性考量下,整合影音元素將是電子商務下一波的發展重點。美國曾經有個網站DealitLive,它的模式就很有趣,把「購物台」的概念帶到網路上,讓賣家以10分鐘為單位,可以錄一段影片或是透過直播的方式,在線上賣自己的商品,同時也提供一個聊天室,買家可以即時打字給賣家。不過,因為它在2009年就推出,不論頻寬或互動技術都沒有現在成熟,在當時雖然引起話題,但經營結果並不是太成功。然而就現今的環境,這個模式滿足C2C的社群互動需求,其實大有可為。
 
在這樣的變化之下,也意味著產業分工角色會越來越精細,比如YouTube日前釋出最新廣告機制,將開放廣告商在影音廣告中內嵌商品價格、影像和購物連結按鈕,它們將自己的平台角色做到極致。
 
但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來自芬蘭的Videoly,就將目光放在協助電商業者進行影音行銷,成功走出一條創業之路,去年獲得15萬美元的創投資金。他們提供Videoly的軟體套件,消費者只要在瀏覽器上先安裝好,當你去像是Amazon這類購物網站買東西時,它會主動在YouTube上尋找相關產品的開箱文等影片。對消費者而言,少掉了搜尋時間,增加對物品的理解;對商家來說,也節省內容行銷的成本。除了搜尋之外,Videoly也提供相關影音內容的製作,把過去在影視產業裡的影視製作公司,放在不一樣的產業裡,造就自己新的產業位置。
 
回到我身為內容產製者的角色,這些變化也引發我的反省,過去都是整合電子商務,但反過來,也許我們應該把自己想成是一個電子商務公司,然後產製相對應的內容,在原來的社會角色中進行分裂與新生,才是推動產業進步的開始。
 
文章來源: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