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台灣靠製造業硬能力西進中國;十年前,用服務業軟實力跨過海峽。 如今,新一代的創業台商,無論選擇「北漂」對岸或立足台灣,都更懂得善用網路資源、發揮台灣優勢。他們是誰?
新一代創業台商 兩條大路通世界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不斷鼓勵青年創業,在政府、熱錢推波助瀾之下,台灣創業家一波波前往中國闖蕩,他們自稱是「北漂的第三代台商」。
第一代是有硬實力的製造業、第二代是軟實力的服務業,這群第三代的網路創業家,帶著一點興奮、一點戲謔、一點惆悵,他們的現在及未來,與台灣的連結是什麼?
羅子文,三十四歲,票券刊登與銷售網站「活動通」創辦人,二○○七年從台灣啟動計劃,二○一二年去中國創立「活動行」,將重心移往北京,「動機其實很簡單,主要是市場。中國人口多,發展潛力大、網路流量大、成長動能強,」羅子文直率地表示。
目前活動通每月有五萬場活動刊登,數量比前往大陸發展前,增加將近一百倍;現共擁有一千萬用戶,並成功取得兩輪投資,募得上億元台幣資金。
薛淵琮,三十三歲,線上線下送禮平台「買趣樂myTreat」共同創辦人,去年直接在中國啟動創業,「中國科技環境太好玩了,『賣水』的公司很多,網路生態鏈都起來了,創業者只要關注使用者體驗與商業模式。」
薛淵琮說的「賣水」,指的是提供金流、物流、後台系統、社群串接等服務的周邊廠商,中國稱它們是如同水、電、煤的基礎建設,讓創業者只要有點子、有產品就能做生意。
彭少儀,二十三歲,辦公室濾泡茶品牌「山茗主義」創辦人,今年初在中國創業,「現在在大陸創業,好的項目融資機會多,純IT(資訊科技)不一定是主流,更多人瞄準的是大眾消費市場。」

中國真的比台灣適合創業?

彭少儀坦言曾經研究過台灣的創業補助,例如青創貸款、鳳凰計劃等,但想做的茶葉商品IT技術含量不高,感覺自己應該都申請不到,所以選擇從中國開始。山茗主義在三個月之內,已取得中國啟迪創投種子資金。
羅子文是受到「市場規模」吸引,薛淵琮是因為「完整的生態圈」而做出選擇,彭少儀是為了「資金」而離鄉。三種元素在三個人之間聯集,交集出往北漂移的吸力。回望台灣創業環境,缺的不只是資金,更多是願意相信他們的機會,挫折感壓縮成一股向外發展的推力。
台灣發明協會成員的三櫻能源科技總經理陳佳麟說,「發明拿到專利、得到經濟部肯定都沒有用,台灣就是沒有支持發明家創業的環境,讓發明家只能當發明家,卻沒有養分滋養我們創業。」
為了自行研發的照明系統,陳佳麟曾經拿著價值一億台幣的房地產向銀行借款,理論上可以借到八千萬元,但卻連一千萬元也借不到,只因為銀行懷疑發明家的還款能力。
今年初被中國公司「電話邦」以一千萬美元收購的台灣app團隊「WhatsTheNumber」,創辦人沈育德有相同感受。
作為如同「一○四查號台」的手機軟體,最好的聯盟伙伴就是硬體廠商,WhatsTheNumber創業四年來不斷尋找,眼見同類型的「電話邦」已經取得超過二十家中國手機廠合作,自己卻是連華碩、HTC都談不下來,本地企業沒有給出機會,最後只好選擇加入比自家公司更年輕的中國公司。
中國科技網路創業觀測單位IT桔子根據公開資訊統計,二○一二年,中國新創公司融資案約有三○三件,一三年,大幅成長到八五四件。去年熱度再升溫,一舉達到一八七八件,平均每季有四七○件公告,融資總金額超過一千億元人民幣(約五○三七億台幣),今年第一季維持熱度,觀測共有多達五一七件。
相較於中國熱錢滾滾,台灣每季零星的幾個案例,顯示兩岸創業環境落差,促使兩股吸力與推力發酵。但未來幾年,情況仍是如此嗎?
台灣華威國際合夥人蔡士傑觀察,台灣團隊價值嚴重被低估,大陸太多錢進入,使得企業好壞已分不出來,資金熱潮的副作用就是資金遊戲,讓人覺得錢容易拿到,「我們判斷,明年資金熱潮一定會修正,因為現在的經濟力量無法支持這種估值。台灣創業者對大陸有嚮往,因為大市場、大格局,但創業沒有捷徑,從創業到上市,往往還是得花上十年,創業者還是必須有可長可久的心態。」
不僅中國吸力即將重整,另一方面,台灣環境也在逐步改善。
台灣在法規部份,「公司法」增設「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辦法即將上路,此類型公司打破過去「一股一權」的公司治理模式,放寬特別股範圍、技術勞務入股、無面額股票等,增加新創公司,以股份留住人才;或是引入新股東資金時的籌碼,加強新創公司的治理與募資彈性。
在資金部份,國發會主委杜紫軍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目前包括國發會與數個創投基金,已核准投資青年創業的金額超過一百億台幣。法規上的基礎變革,加上鼓勵創業的文化扶植,雖然無法達到立竿見影的神效,但終究是台灣創業環境改善的曙光。
從GEM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年度報告顯示,去年台灣早期階段創業人口為八.五%,意指每百位成人人口之中,約有八.五人正在籌備創業或是創業未滿三年半,相較於二○一三年的八.二%、二○一二年的八%,表現平平。
但在創業動機部份,「機會型動機」大幅成長,由前一年的四五.八%增加到六六%,相對的「生存型動機」則由二八.七%降低至一三.三%,顯示台灣整體環境優,民眾創業動機由「不得不」的負向壓力,轉為積極正向、掌握機會的類型。

面向全球,根留台灣

Acorn Pacific Ventures共同創辦人鄭志凱旅居矽谷多年,他認為大陸創業熱潮,對台灣人才的確會有吸引力,但人才本來就是良禽擇木而棲,猛龍就是應該過江過海,「面對大市場創業潮的吸力,台灣的對應策略,第一是政府與企業應該有所選擇,台灣不可能什麼都做;第二,我們要找可以面對全球的產品,不要只專注在本地市場,」鄭志凱觀察。
網路時代讓世界愈來愈平,創業者更有機會挑戰全球市場,也需要在本地市場面對實力更強的海外競爭者。北漂的台灣創業家自稱是「第三代台商」,特別的是「台商」兩字,在第一代製造業西進、第二代服務業布點之後,這群第三代的年輕創業家,「台商」仍是他們堅實的自我認同,雖然重心放在中國,卻不放棄與台灣細膩的連結。
活動通現有約一百五十名員工,其中台灣設有五十名研發人員;新成立的買趣樂myTreat同步規劃台灣工程團隊;山茗主義販賣的則是台灣茶葉品牌。
新一代創業家不只佈局中國。直接扎根台灣的創業家,包括教育平台「幫你優BoniO」、圖像搜尋引擎「創意引晴Viscovery」、留學文書服務「達美留學Top Admit」等,他們以面向全球市場、運用本地優勢的特色,企圖闖出新商機。

扎根台灣1-幫你優BoniO

解決全球教育問題 從打電動開始

回家作業就是玩線上遊戲?這簡直是所有學生的夢想,台灣新創團隊「幫你優BoniO」研發的PaGamO(台語、英語交錯:打game學)平台,不只幫台灣學生實現夢想,更是瞄準全世界的莘莘學子,從台灣進軍全球教育市場。
創立於去年三月的幫你優,由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與資深軟體人何志宏共同創辦。旅居美國超過二十年的何志宏,兩年前由工研院挖角回國,任職雲端運算辦公室協助「政府雲」建置,原先計劃只回台服務一年,卻被葉丙成邀約共創事業的熱情打動。
PaGamO是一款多人在線的攻略遊戲,學生透過解題打敗怪獸、攻城掠地。去年底,從四十三國、四百二十七個隊伍中勝出,奪得全球首屆教學創新大獎冠軍。緊接著今年四月,鴻海集團宣布投資六百萬美元(約一.八億台幣)。
「產品要想辦法賺世界的錢,解決的是世界性的問題,」何志宏直言,從創業第一天就面向全球,不做內容、注重產品基礎研發,讓平台具備可塑性,透過「超級業務員」葉丙成超過一百場的國內外演講推廣,吸引不同類型的客戶提案,何志宏則帶領團隊落實各種合作及想像。

台灣比矽谷更懂團隊合作

目前幫你優客戶超過二十家,包括學校類型的美國賓州大學牙醫學院、內容出版社類型的康軒,或是企業內部訓練的類型,下半年即將拓展到中國、日本、韓國,澳洲、德國大學也在積極洽談。
幫你優團隊非常年輕,平均年齡二十四歲,辦公室裡到處是玩具,隨時可聽到大夥哄堂大笑。
擔任過無數研發團隊主管的何志宏表示,這是他帶過最好的團隊,「台灣與矽谷人才相比,聰明才智都是差不多的,但美國文化非常個人主義,台灣人懂得團隊合作,讓一加一大於二,可惜的是台灣年輕人沒有舞台,所以我們創造舞台。」
負責全球拓展的產品經理楊立潔,去年才從台大醫學院職能治療系畢業,現在已是獨當一面的溝通能手,她直率地說,「一起創業好玩的是可以看到產品商業化的全貌,包括融資、接觸國外客戶。」

扎根台灣2  創意引晴Viscovery

發揮兩岸人才特色 國際參展爭曝光

搜尋引擎從文字搜尋進化到語音搜尋,但更新的趨勢是不用打字,也不用說話,只要拍張照就能自動辨識文字進行搜尋,輕巧方便的模式受到各界看好,台灣團隊創意引晴Viscovery正是箇中高手。
創立於二○○八年的創意引晴,上一個作品是台灣小吃介紹app,雖有好評,但始終未帶進營收。二○一三年轉為發展圖像搜尋引擎,同年取得三十萬美元的種子資金。
「現在回想當時的小吃app花了太多時間,所以現在很注重市場變化,而且不要只做台灣市場,一開始就要有全球的規劃,」創辦人黃俊傑表示,過去兩、三年積極參與各國展覽或競賽,不僅爭取曝光,也是了解當地市場最快的方式。
創意引晴總計贏得的獎項超過十個,包括新加坡Techventure科技創業大會十強、北京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創意金獎、韓國beLaunch創業競賽決賽、亞馬遜創新峰會創業大賽一等獎等,不僅技術受肯定,增強團隊信心,甚至找到日本代理商、美國經銷合作伙伴,並且在今年獲得美、中、台創投共同挹注的五百萬美元(約一.五億台幣)A輪資金。

人才來自四方 市場自然變大

中華開發直接投資部協理郭大經,曾擔任創意引晴其中一場競賽的評審,他觀察,「創意引晴常常參展贏得關注度,是個還不錯的國際化策略,現在採用兩岸研發團隊,很有發展潛力。」
今年起,創意引晴積極拓展中國市場,約三十人的台灣研發團隊,負責產品核心底層架構;上海研發團隊則著重於回應中國市場需求,做產品在地化的調整;北京團隊則負責市場開發。
黃俊傑觀察,台灣人才比較有國際觀、穩定性高,中國人才速度快,執行任務態度積極,「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亞洲圖像搜尋的領導品牌,因此不能只看一個市場,或只看一個地區的人才,每個地方人才有不同的特性,融合彼此強項、彌補彼此弱項,訓練全球視野。」

扎根台灣3 達美留學Top Admit

打造外籍團隊 把世界濃縮進台灣

出國留學需要外籍人士幫忙改稿該怎麼辦?具有專業領域背景的幫手哪裡找?達美留學Top Admit看準市場缺口,啟動線上文書潤稿網站,並且透過平台型服務,走向海外市場。
「Top Admit最早是我在美國留學時做的網站,因為自己需要英文文件修改,就想搭建一個平台,找些外國人來看學生的文稿,」達美留學創辦人金超群表示,後來回台灣之後選擇當個上班族,達美留學是有一搭沒一搭地利用下班時間兼職創業,直到二○一○年取得初期資金才全力投入。
雖然乍聽之下是個簡單的媒合平台,但為了強化服務品質,加入看稿行列的外國人,必須經過能力測驗,並能達成四十八小時完成任務的目標,站方隨時進行初檢、複檢,目前擁有三百多位外籍人士駐站,語言種類多達三十五個。
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達美留學主要有兩個模式,一是前往當地參展增加能見度,由台灣團隊拓展業務,例如日本市場;二是派駐一人業務團隊前往當地,加入本地創業社群,建立人脈,中國市場即是選擇此方式。
達美留學去年底加入北京科技媒體「36氪」的創業孵化器氪空間,是將近一千隊候選團隊之中,十三組入選團隊之一。36氪指出,「在中介市場過分飽和、申請者獨立意識漸強的今天,Top Admit獨特的市場定位和服務理念,為留學服務市場注入一針『不一樣』的強心劑。」
「許多人問我要不要去國外創業,但我們其實是把外國人才濃縮到這裡來,公司現有十二位員工,分別來自台灣、德國、美國、日本、韓國,也有巴西回來的,」金超群表示平台型服務的好處,就是在台灣就能越洋找到生意,多元化團隊是面向全球的好方法。
達美留學的優質服務帶來好口碑,去年營收約達一千三百萬元台幣,順利再取得來自日本、台灣的一千六百萬元台幣種子輪資金。
 
文章來源: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