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何英圻領軍的91App團隊順利完成900萬美元A輪融資。由本誠創投領投,華威創投、九易資本跟投,網路家庭(PChome Online)董事長詹宏志與神腦國際總裁林保雍以個人名義投資。91App是國發基金力拱團隊之一,也是詹宏志從事電商20年來,少數以個人名義投資的團隊,指標意義濃厚。

「去年在馬來西亞第一次看到他的簡報,就覺得是非常有意思的服務,我看好行動商務,也看好何英圻過去的創業記錄,他的技術團隊非常有潛力,也很有企圖,投資他們也是對台灣行動服務創業團隊,表達支持。」詹宏志提到投資原因。

另一位投資人林保雍則分析,「隨著4G與5G的完備,行動商務一個趨勢向上與傳統電商一個趨勢向下,兩者將產生交叉,而Steven(何英圻英文名)是台灣最早做行動電商的人,趨勢抓很准,做事又紮實不浮誇。」

在91App之前,何英圻的前兩次創業故事,早被媒體與商界傳載無數,讓網路圈人士琅琅上口。1998年與2008年,這兩年是何英圻創業人生中的關鍵時刻,他創辦的力傳資訊在1998年被eBay950萬美元併購,而後2008年創辦的興奇科技,更被台灣雅虎以18億元台幣價格併購。兩次併購總金額突破48億元新台幣。奠定了他台灣「電商教父」的地位。而再隔十年後的2018年,何英圻又將交出什麼樣的創業成績單呢?
《數位時代》特別專訪何英圻,請他與我們分享三度創業的心路歷程。
圖說明

Q1:為什麼會說第三波零售業革命來臨?革命的力道在哪裡?91App扮演什麼角色?

第一波革命是「零售業電腦化」,30年前零售業作業流程電腦化改革,大型連鎖百貨與超商因此擊敗小型舊式零售商店。第二波革命是「零售業網路化」,Yahoo、PChome 與MoMo等中心化商城興起,網路取代實體。第三波革命是「零售業行動化」,店家用自己的App把線上與線下資源串連起來,店家自己當家,以自己為核心,不但是Mobile化革命,也是去中心化的革命,實體與虛擬,線上與線下沒有區分,是個波瀾壯闊的變革。
形成第三波革命的原因在於,中心化商城做生意越來越困難。電商平台裡,店家要比拼流量拼廣告。平台能帶來流量,但這些流量不是店家自己的,廣告一年比一年貴,店家要加倍投放廣告,否則業績就受影響,淘寶出走潮,就是在說這件事。店家開始想離開商城,自己控制會員與流量,做獨立電商,做實體店面。
另一方面,線下實體起家,進軍網購的店家也很困惑。現今的網購店家,早非吳下阿蒙,說規模有規模,說設計有設計,比實體品牌更擅長網路操作,更擅長網路包裝,物流與客服都很熟悉,實體店家進軍電商,有點像羊入虎口被吃掉,同時,實體店家的店租與店員成本又越來越高,若無法切入電商,不就是等死嗎?
在第三波革命中,91App要以AaaS(App as a Service)雲端服務模式,幫店家打通實體與虛擬間的障礙,打造購物O2O閉環,讓客人怎麼繞都繞不出店家的手掌心。91App把實體行動化,會員App化,把「店鋪、店員、客人與官網」串連起來,把後台的「CRM、ERP、POS與Qbon」等異質系統串接起來,有人說我們是做電商M化的公司,其實M化只是我們一小部分的服務而已。
舉例來說,客人拿起手機開始,提供App線上購物、促銷訊息推播與門市優惠卷服務,接著結合LBS推播集客,如客人在門市800公尺附近時,通知客人有優惠吸引上門。當客人到達門市後,門市推薦下載App、申辦會員、發放優惠卷與立即折扣等,給客人相對應的VIP服務與優惠,客人不再區分是線上或線下購物,而是感受到店家的極致服務與用心。

(購物O2O閉環中)有太多斷點,不是沒有人看到商機,是沒有人把它串好,因為裡頭有很多難事,所以這個生意擱在那沒有人做。但我若因為覺得不熟這些實體裝置,不做跨界這件事不克服這些難事,這個生意就不存在了。現在的環境,本來就要面對跨領域與跨界的課題,我若真的把這些斷點接起來了,就是零與一的差異。

我也非常歡迎有任何同業要加入這個市場,你想想,如果台灣有兩家公司在PK這樣的商業模式,市場會更快成熟,面對客戶也更有說服力,有時客戶會問,「為什麼都只有你做呢?」所以我要分享很多的成功案例,叫大家不要怕,其實現在91App已有1200個品牌客戶,業績好的年營收早就過億元,所以手機購物早就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Q2:外界常以「電商教父」稱呼你,而你也有2次成功經驗,對於91App創業你怎麼把過去的經驗化為助力?

如果有神話存在,我也希望留住神話(大笑)。任何一次創業其實是一連串試錯過程,雷軍在做小米一剛開始也是會ㄘㄨㄚˋ,他自己也會懷疑自己到底行不行?我們是人不是神,這是很平常的事情。

在0到1階段,有成功經驗的創業家,大都面臨要把過去成功經驗拋棄的挑戰,拋不夠就失敗。這跟外商高管,到創業公司當CEO一樣,如果固守自己成功經驗,鐵定失敗。創業家每次創業都是一次Reset,就像擲骰子,每次都是50%成功與50%失敗的機會。

我也會失敗,但我還要敢去「拼」,置之死地而後生。要效法年輕人,回到一種樂觀狀況(因為不知道後面有這麼多問題),聚焦在「機會」而不是問題(這對有經驗者是很困難的,因為他經驗告訴他可能有一對問題在後面)。譬如說我們弄官網,問題很多啊!做品牌會員系統也是,但你說裡頭有沒有機會,有啊!機會大的很。經驗豐富的管理者容易看到問題,因此不敢衝,其實,告訴自己放大「機會」就是。

但是不是只有敢衝就能贏得市場,如何拿下灘頭堡之後(0到1階段),又如何進一步擴大成果穩住陣地,又是另一個挑戰。所以要做一個規模化(Sizeable)的創業公司,他是要具備兩種特質,要敢嘗試又要能管得好。
只是最大的問題是,常會分不清而且那些事要著重敢嘗試,那些事要著重效益管理。我常見創業者這兩種矛盾特質無法融合好,所以誰能分清事情本質並將矛盾融合好,就在這階段可以勝出。這個就是1到100的關鍵。

Q3:這次創業的歷程中,和過去最大的不同在於?

我對事物本質更篤定。舉例來說在做商業決策時,通常有難與簡單兩種決策,簡單的常是暫時解決方案,難的才是真正的解決方案。你問我要選哪個?不用想了,就是那個難的,才能真正深切解決問題,趕快去幹吧!

很多團隊在這兩條路中疑惑,疑惑六個月,疑惑半年,甚至好幾年還在疑惑,其實,選擇難的解決方案就對了。那難的路怎麼克服障礙?就比拼自己的能耐啊,自己能耐不夠就要被淘汰,創業本來就很殘酷。
另外,我可以「預示」會發生什麼事,就像已經生過一個小孩的父母,知道第二個小孩的成長過程,知道小孩從零歲到一歲,一歲到兩歲會有什麼變化。譬如,公司要快速擴張,人力缺口很大團隊這時就很緊張,我就說,「不用擔心,現在找人難,但三個月後就不難。」為什麼?因為我知道隨著公司知名度不斷提升,規模不斷擴大,人自然會越來越好找。
不過,我最喜歡別人吐我嘈,吐我嘈我會很高興,因為這代表可能有更好的點子。若能證明我想法是錯的,我立刻會認錯,馬上執行對的東西,公司本來就要聚焦結果,而不是我的面子,我的面子不重要,公司最後成功才是我最大的面子。不是我在那邊有個光環,大家就會自動來拜,如果事情有這麼簡單,那就就好了。

Q4:可否與我們分享國際化佈局的想法?

只要產品或服務有亞洲級或世界級的競爭力,本來就會走到國際,縱使我不想要踏出去,都會有人找我出去,這是水到渠成的過程。91App走出去蠻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是新形態電子商務,甚至是新形態零售業,若這件事真的發生,這是全世界所有的品牌都需要的。
我希望我們在今年可以在東年亞尋求好的合作夥伴,同時我也相信大國市場,如日本,印度與中國等也會有很強勁的需求。91App在台灣市場要做到極致與頂尖,我要讓全世界看,台灣這不大市場,就能有數量龐大的品牌採用91App服務,那他看看自己人口數GDP,那市場潛力不是大到會笑嗎!

Q5:中國是你最想要征服的土地嗎?

中國市場如同三國,沒有人可以吃乾抹淨整個市場,所以我不會急急忙忙就衝進去。「喝狼奶長大的羊,如果以為自己是狼,跑出去和其它狼混,可能付出慘痛的代價。」羊和狼的差別在於一個吃草,一個吃肉,台灣僅是嘴巴講來講去,但中國就是直接把你滅了,就要你死,要你公司倒,成者為王的的氛圍很濃。

中國市場會是一個很挑戰,但是也會是一個很好玩的市場,給我一點時間,看91App如何切入中國市場。
 
註:何英圻為AAMA台北搖籃計畫第二期導師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