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經濟一定是利他主義的經濟,講究分享、透明、擔當。」馬雲說。我個人對馬雲一點也不熟悉,但因阿里巴巴卻一夕間成為全世界媒體寵兒。利他主義也因為馬雲的再次提出,突然變成顯學。無論如何,適時提醒了創業人,「利他」才是未來經營管理的王道。
但您的創業初衷或您公司的經營模式,是以「利他」為最高指導原則嗎?
Altruism或Selfless可能是最接近英文中「利他」的翻譯。然而在真實世界裡並沒有純粹的利他,因為利他的同時,我們也得到讓自己快樂的內在利益(Intrinsic Benefit),利他的結果是更深層的利己。在目前全球扁平的競爭中,敵友間的界線早已模糊,似乎爾虞我詐才是正常,最多談一些短期的互利、雙贏,沒有人是永遠的朋友或永遠的敵人。
在我有限的創業經驗中,我很少談「利他」,因為有利他,就有利己。當一切的作為圍繞在「利」時,我們的想像空間就會壓縮變小,因此我比較喜歡「悅日人」經濟(Daymaker Economy)。甘地曾說過,一個人的真實品格,是看他如何對待那些不可能回報他的人(Character is how you treat those who can do nothing for you.)。當我們幫助人、讓人快樂時,同時也會感到快樂,這就是最大的回報。悅日人則是更進一步「有意識地」每一天都做讓人快樂的事,讓悅日人成為您的新習慣,成為您品格中最自然的一部分。
讓人快樂不是只有讓他得到好處、利益、利潤或幫助而已:
當您讓人學習成長與分享,就是一種快樂。
當您讓人學習信任與被信任,就是一種快樂。
當您讓人覺得他可以有更高的人生意義與目的,就是一種快樂。
當您讓人覺得被需要、被珍惜,就是一種快樂。
當您讓人找到歸屬感、成就感,看到共同的未來,就是一種快樂。
當您讓人找到改變的力量及原因,就是一種快樂。
當您讓人發現、體驗到真善美,就是一種快樂。
這些快樂跟您如何讓他因低成本而賺到錢,一點關係都沒有。奇妙的是,當他找到悅日人的快樂時,他會吸引快樂的同事、快樂的夥伴與快樂的客人,他的「生意」也會生生不息,成為有生命意義的生意。
我們都是有選擇的,可以用功利性的利他、讓利、互利雙贏、多贏的經營方式,也可以用我喜歡的悅日人經營模式。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我26年的創業生命中,證明悅日人經濟絕對是未來經濟的選項之一。
在最近一次媒體訪問結束前,我送給年輕觀眾一句話:We all die. Follow your heart more than your mind.
是的!We all die. However, other people matter.
Homework
在一次演講分享後,有位年輕觀眾悄悄地給我字條:「朱平老師,你說庶民vs.菁英,那庶民沒有菁英嗎?菁英不在庶民嗎?」很明顯的,這位年輕朋友沒有看我的書《BE THE CHANGE成為更好的自己》第210頁〈In Defense of Elitism〉,希望準備好的朋友,可以讀我在這篇章節的論述。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