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快速且龐大的數據,每分每秒都在改寫我們的生活,身為品牌經營者,該如何從海量資料中,尋得商機、掌握行銷關鍵?又該如何站穩腳步,以完善的行銷策略脫穎而出?
隨著科技的發展,數以萬計的線上與線下數據,可以藉由數據工具挖掘和分析,化被動為主動,去預測消費者想要什麼樣的產品,又或者什麼樣的行銷策略才能打動消費者。 7月31日的台北Mobile Monday,以「The Future Marketing」為題,於晚間7點在動腦小劇場拉開序幕,邀請到紅門互動的執行長張元溢,以及Vpon威朋的副總經理黃聖凱,帶大家探討如何善用數位工具描繪消費者輪廓,並從中制定精準的行銷策略。
何謂新零售?談新零售的挑戰與佈局
張元溢以中國電商阿里巴巴發佈的報告為例,來說明「新零售」的名詞定義,即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泛零售型態」,其擁有以心(消費者需求)為本、零售二重性(二維思考)、多元且新零售的物種與型態爆發等三大特性。 新零售改寫了傳統「貨→場→人」的生產模式,也就是過去都是由品牌經營者決定生產什麼貨,消費者是被動接受的角色;如今是「人→貨→場」,透過數據了解消費者多購買什麼樣的商品,推測消費者需要什麼,進而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 張元溢進一步引用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的觀點,分享阿里巴巴的新零售戰略;張勇將新零售分為四個重構:供應鏈、銷售渠道、品牌營銷、用戶連接,以及五個支柱(將零售業的五個核心要素數據化):客流、商品、訂單、支付、會員等數據分析。 總結是不管新零售、Omni-Channel,還是互聯網、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等新名詞,都只是不同時代的創新概念,隱藏在這些新名詞背後的核心,仍是「數據化」的驅動。
打造品牌DMP 將消費者行為數據化
張元溢分享了EagleEye團隊,如何替傳統醬油品牌數位轉型的例子,他認為現在的數位工具非常多,但要如何運用才是關鍵,因此建立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數據管理平台)為基礎,收集消費者行為資料,才能有效重新建構銷售模式。 但要如何了解消費者喜好?張元溢提及運用量化的方式,將消費者的所有行為標籤化,並透過搭建網路購物車、將顧客變成會員等方式增加互動,不僅縮短消費者的瀏覽週期,也能更快地協助消費者下訂單。 然而,經過標籤化的數據不僅龐大,瀏覽和消費渠道的不同,也使得數據碎片化,因此工具的應用就是分析數據的關鍵,透過自動化、模板化、360多維度分析等方式,讓會員輪廓、使用裝置、銷售量等數據來源可視化,便能有效掌握價量變化,從中洞察出關鍵商品;最後一步,則是善用數據得出的結論,將消費者資訊整合在一起,透過精準投放廣告來主動吸引與喚回消費者。
龐大數據襲來 如何從中找商機?
黃聖凱以幾個問題開場,讓現場與會學員理解到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以及高使用黏著度,已經讓每個人的生活行為都化作可被追蹤、定位及分析的數據;他進一步以Vpon威朋為例,透過App收集數據,在台灣每個月能解析兩千萬支的行動裝置,但如何把這些龐大的資料變成商機,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Vpon為美國運通信用卡制定跨境行銷策略時,目標放在提升發卡量、消費量,以及找到潛在用戶,因此藉由追蹤旅客在旅遊過程(旅遊前、中、後)的手機使用行為,來了解消費者的習慣和價值,並為代表消費者的行動裝置加上標籤。 透過360度階段性的行動廣告策略,依照消費者的旅遊前(提升旅遊興趣)、中(鼓勵當地消費)、後(加強品牌忠誠度),投放會引發消費者興趣的廣告。黃聖凱強調,唯有在對的時機提供相對應的廣告,才能達成廣告效益,否則對消費者而言只是擾民。
窺見未來趨勢
黃聖凱接著以房地產業的應用為例,傳統房仲業的行銷模式,不外乎在房屋銷售地點附近派報、請人拿牌子站路口宣傳;但回到數據端會發現一些有趣的洞察,例如看房者未必都來自同一縣市,若今天銷售的物件為新北市的房子,可能有6成都是台北市的人去瀏覽,因為台北的房價過高。 另外,根據數據顯示,其實女性比男性更愛看房,尤其關注旅遊、住宅花園、金融等議題的女性,購買房地產的機率偏高;由此可見,若按照傳統的行銷模式,沒有借重數據分析工具,可能就會錯失真正的目標客群。 黃聖凱將廣告活動分為準備階段和執行階段,準備階段分為數據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啟動;執行階段則是成效優化、成效數據整合、成效數據擷取。唯有透過精準驅動數據,才能有效達成交易。
MOMO Q&A
Q:近期熱議的行動支付,對數據行銷公司有什麼樣的影響?
張元溢:金流這塊多是大企業財團所掌握,擁有金流資訊便可以產生新的商業模式,中國的電商便是很好的例子;台灣礙於法規關係,行動支付這塊顯得較凌亂,但若能掌握最後一端的支付資訊,並使用合宜,有效與廣告聯結,便能重新改寫零售產業。
黃聖凱:從數據和廣告角度來說,所有廣告主行銷都是希望成功促銷商品,當有支付的數據後,便能有效掌握到願意實質消費、含金量高的目標客群,借助行動支付的數據,未來能抓到的數據會更快、更準確,可惜的是目前金融相關法規很嚴謹,可能短時間難以被企業所運用。
Q:如何說服客戶,所收集到的資料是最新、最有效的?當遇到工具或系統的操作困難時,又該如何突破?
張元溢:線下的實體數據是最難收集的,因此第一階段還是以人為本,去經營會員和VIP,但回到線上後就相對容易,只要把數據服務崁進去客戶網站,就如同把數位管線埋進去,只是當傳統基礎建設太舊、品牌過去沒有按照數據思維收集資料時,就會無法埋管線,以致需要重新設計網站,重新收集數據。而這方面需要不停和客戶溝通,慢慢地讓技術和數據分析能力都變得更成熟。
黃聖凱:當數據在收集的過程有太多面向、很混雜時,就會面臨如何解讀數據,截至目前為止,沒有絕對值來說明數據準確性,因為其中還包含了參數設定或法規限制。就我們的角度來說,透過第三方機制,協助我們收集資料,並嘗試用最純粹的角度來解讀,理解每個定向都會有它的目的。至於如何解讀,端看數據公司解讀的工具和專業。
Q:針對經營期較長的廣告,如何界定數據收集的時間點、回饋、績效等?
張元溢:針對長效型客戶,可以從廣告投放的點擊率與成交率看出訊息,以旅遊業為例,通常自由行會很快下單,但若跟團則會因為需要跟同行人討論,瀏覽週期會拉比較長,因此進一步去分析消費者多久會回來看資訊、看什麼內容,或者是否於網路做完功課,真正下單卻是回到線下旅行社報名,這些都需要考量進去,想辦法補足線上與線下的資訊收集斷點,才能提收企業競爭力。
黃聖凱:任何行銷活動都會要求KPI,像房仲就還有分海內跟海外購屋,因此每一個行銷活動都要看行銷需求,最終房地產只在乎有沒有成交,廣告有沒有達成口碑;而我們也需要反覆檢視名單,判斷消費者跳出廣告是誤點還是斷線?觀看內容超過三秒,或是瀏覽一半跳出的,都去分析之前是否也產生相同行為,再把相似行為的客戶找出來,擴大匹配的機會。
關於 Mobile Monday
從2000年赫爾辛基開始,已有140多個城市,在每個月的某個星期一,定期舉辦的行動業社群聚會「Mobile Monday」,簡稱 MoMo。主要的目的為聚集當地對行動行銷發展有願景的開發者,及有影響力的夥伴,透過開放的平台,了解全球趨勢及促進合作的機會,每個月例會上與來賓知識交流。
文章來源: 動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