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深入生活,商業整合設計,我們正處在一個必須以跨界的眼光,來推動創新的年代。
奇想創造董事長謝榮雅從在宏碁電腦做工業設計,到創立設計工作室大可意念,跨界推動服務設計,然後在2010年創業成立奇想創造,轉往創新商業服務,2014年9月又獲鴻海投資成立富奇想,跨入智能居家的「牆經濟」。他個人生涯的轉變,都恰巧站在台灣產業轉型的浪頭上。
勝義科技營運長林宏儒以法律雙學位的背景,擔任企業專業經理人,接著投入時尚產業夏姿當營運長,2009年又與哥哥林宏正共同創辦勝義科技,自行研發混合式定位平台和位置資料庫MobileLocus,擁有全球超過10億筆位置資料。創業的路上不斷轉換方向,運用行動定位技術的場域從救災、定位授權,然後投入行動廣告,並定位為位置商業服務(Location Business Service)。
兩人不只在個人生涯上不斷跨界,創業的路上也是不斷整合不同領域。對他們而言,跨界是十分自然的事,因為人是先有了界,才有跨界之分。雙方都有跨界整合的經驗,科技與服務設計新商業可以擦出什麼火花?
謝=謝榮雅(Duck)
林=林宏儒(Joseph)
林:我自己本來就蠻跨界的啦,念了兩個法律學位,本來在做專業經理人,也在外商公司工作過。當時夏姿在找營運長,我過去後從什麼都沒有,到我離開時有3、400名員工。
一直以來跨界都是我想做的,到了科技領域,對我來說是很大的門檻,因為我真的完全都不懂,所以2010年加入勝義,我花很多時間去了解。後來我想,我應該要做的是翻譯,把工程師做的東西,翻譯成一般人聽得懂的概念。
謝:我和Joseph都是非本科系的人,有一個好處,因為沒有界,別人認為我做的東西叫跨界,但我只是把產業封閉的高牆拿掉而已。因為人本來就沒有界線,為什麼會產生界?我們自己先有界了,才有「跨界」,把這個叫做建築、服裝……,在某些領域裡形成封閉。
一路以來,我一直在看台灣的環境裡,每個階段需要什麼。2004年台灣需要的是設計去轉型,那時候台灣很硬體思考。2008~2009年走到服務設計,導入軟體和服務的思考。2010年創新到商業模式,涉及到創業。一路是這樣慢慢進到核心,對我來講,是在摸索學習過程中找串連的可能。我為什麼選擇不同的領域?因為我喜歡在不同的跨界裡面蹦出火花。

課題1:很多事,不能完全只看當下

林:勝義是我跟哥哥合開的公司,哥哥在外商公司把定位產品做出來,那家公司把技術賣給Google,所以Google才開始做定位。
一開始創業,本來是想用GPS救人,但政府規定只有第一類電信商才可以承做救災。後來我們想做移動定位技術授權,但很多人說,Google的定位不用錢,為什麼要用你的?可是免費就要受制Google,只能在它提供的功能中選擇。Facebook就吃了大虧,當Google要向他們收費時,有半年時間困在定位上。最後我們看到行動趨勢而投入行動廣告,行動廣告加地點,可讓點擊率提到高48%。
謝:Joseph一直在尋找他的介面,我們不能把勝義科技看成單純只做10億筆的資料蒐集而已,他們過去做了數十個App。Joseph曾在時尚產業夏姿,對設計和品味風格,跟工程訓練的人不一樣,所以在服務設計、UI、UX領域,我們也不敢去教他。另一方面,做App不是他主要的獲利方式,那是商業模式的布局,我也努力在中間找交集。
林:我們最終想做的是以我們的位置資料庫為基礎,做各種跟位置相關的服務。我們說的LBS不是Location-Based Service(適地性服務),而是Location Business Service(位置商業服務)和Location Behavior Service(位置行為服務),這個沒有其他人可以做。
謝:我幫Joseph介紹很多客戶都讓他白忙一場,摸索一年多的時間,是我創業波折最大、最慌亂的時候。對我的領域而言,我也沒辦法教他很多,我也在經歷一波一波創業的過程。真正塵埃落定是在2014年底,鴻海決定投資我們成立一家公司富奇想。現在正好是我們真正展開某些交疊的開始,我們將用原本的技術,再加上某些服務,形成硬體的載具和介面,包含我們合作智慧建築的旅店。
勝義做App是商業模式布局的副產物,我2003年也在做這件事,設計服務都是OEM,但我把推給客戶失敗的東西留下來。有些事情不能完全只看當下,大家不看好,但是到某一個引爆點,那些在過去不起眼、不形成獲利的東西,真的完全被體認到它的價值時,就是翻轉的時候。我們是難兄難弟,某些心念非常接近,做某件事不是立刻聯想這件事能賺多少錢,而是一直讓自己的核心能力被看見,或發揮最大的效益。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左為謝榮雅,右為林宏儒,兩人在創業路上都多所嘗試。圖片來源:蔡仁譯攝影)

課題2:拆解原生技術,找應用

林:很多人會問:你比Google準確多少?一開始會很執著去比較,我比它定位準50%、準30公尺、省電50%。後來想說50%又怎樣,定位服務準確、省電是基礎架構,重點是有了這些要怎麼去做服務?Google是讓你自己去做應用,勝義則是已經幫大家做好應用,包括跟老師(謝榮雅)合作智慧建築的旅館及跟膜殿的跨界合作。膜殿是智慧零售商店,要觀察人流聚集最多的地方,陳列最新的產品,也方便排班。
謝:在原來勝義的基礎上,很多應用可以展開。一個是在原生技術上找出它可能的應用,未來不是授權技術,而是把服務開始拆分。像是定位技術,有些拿來做廣告,有些拿來找寵物、找老人、找小孩,把技術服務全部拆解出來,在每一個項目裡獨立布下專利並技轉,這時候原生的創意,就不只是技轉技術,而是一直拆分得更細。
其次,設計對軟硬整合帶來的價值怎麼拆分,甚至不是拆分出一個商業模式,而是直接拆分出一個BU(子公司)。未來創投再投這個BU,而核心的部分就在母公司裡。我們如何從原來的定位,把軟硬整合延伸出新的型態,形成一個服務系統?怎麼從這個地方拆分幾種狀況,得到新商業模式的運作?奇想創造跟兩個子公司奇想生活、富奇想的關係就是如此。
林:我們一直說我們的東西可以軟硬整合、服務物聯網,可是我們一直都只有軟體。人家都說定位用Google就好,但是App開發者不必付錢給Google,是因為蘋果、三星等手機廠商都已經付了授權金。穿戴式裝置用Google的定位服務就要付錢,所以開發者開始用Linux開發,也開始有人找我們做穿戴式裝置的定位服務。很多人用藍牙做寵物定位,我們的位置技術可以知道相對位置和絕對位置,知道寵物在哪裡。

課題3:共扛成敗責任,才是深度合作

謝:怎樣進行資源整合、如何跨界、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你要先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在總體裡面知道自己的位置。
年輕的創業家和設計師缺乏對自己能力或條件客觀的了解,難免因為自我感覺好或是我執,認為自己的東西非常棒。但能不能在年輕不純熟時,就知道自己不純熟?知道誰比你厲害?
我拿很多獎,但我不會拿藝術層次很高的作品去參賽,也不會純然只做技術,而不談美學。我會游走在這中間,在美學、對消費者理解的商學、技術整合、品牌理解程度,每一個項目都拿到一定分數,著墨在這之間的均衡,所以我在面對每一個資源時,知道自己可以補它哪件事情。像我這樣的,全台灣沒有幾個人,我非常清楚知道這一點。
林:我提案失敗的案子很多,20~30個案子有一個能成功,並往下走就很不容易。這時候就必須去了解自己公司目前能做的是什麼?資源有限,公司不過就20幾個人,幾個案子進來就塞滿了。這也是一路走來創業者的經驗,一開始一定是先求有再求好,再去篩選。
謝:我開業20年,基本上,90%的人都可以不用理會,有的只是基於比價、業務和好奇心,你要找到最關鍵的人,在他事業最關鍵的點上,又願意釋出資源,才值得往下談。自己的核心很重要,那會讓很多領域自動跟你碰觸。不是想包山包海什麼都做,也不是為了營運的考量。
林:但是要能夠篩選,不太容易。別人來找你,可能只是比價問一問,要從中去學習。我們會做App,但不會單純只接做App的案子,除非跟我們的定位技術有關、未來能夠有更深的合作,或是有前瞻性的案子。團隊的討論很重要,我們要不要做?要做要犧牲什麼?創業家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很幸運有一個很好的團隊。
謝:策略合作成功的因素,大多都是檯面上的成功,例如得獎或賣得很好,但總體來看,成功的比例並不高。每個策略合作都會說,你是他的策略合作夥伴,但是怎樣才能達成策略?什麼才能讓這個策略成功?策略必須深到某個程度。如果一個產業告訴我,你幫我做外觀設計就好了,就如同找勝義科技做App一樣,滿口說策略,那絕對不會是策略。
林: 2012年有家國際技術整合公司,找我們的技術找很久,本來要自己開發但無法突破,沒想到我們做出來了,談完後他們給出一筆很好的授權金。因為是很重要的策略夥伴,公司所有的人都去支援這個案子。但是沒想到2013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市場完全不一樣,他們跟我們的合作要暫停,我們有點震驚,怎麼辦?只好回來做我們自己的事。然而市場轉變很快,我們自己沒有調整好,2013年遠遠落後市場,直到2014年才又調回來。
謝:你一定要涉入到他的核心,甚至你們合作模式裡要綁出共同成敗的責任,才有可能是策略。成功與否對你來說是痛或不痛?他願不願意跟你形成對賭的關係?甚至到賣得好,願意分潤給你,能不能兩邊的利益共綁得很緊?否則表象上說以後多交流,那怎麼策略?
林:策略合作很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要隨風起舞,除非你被併購了,那就一定要跟著人家。你一定要知道我要怎麼跟他合作?不要整個被帶著走。當初對方也有保證幾年的合作,所以我在2013年沒有急著找錢,也想好4年內不用再找錢。我們對技術很有把握,可是市場變了,他們沒有想清楚的話,沒辦法繼續往下走,這對我們是很大的痛苦。所以後來的合作,都是在我們可接受的範圍內去做些調整,不會整個資源投下去做,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習。
謝:通常成功的案子裡,對方願意把你當做策略性合作夥伴,不是只有產品找痛點而已,而是這個企業本身也面臨它的痛點,面臨很大的危機和瓶頸。
我常講破壞式創新,企業和策略性夥伴本身也面對一個必須破壞才能創新的階段,要有痛處尋求其他的資源突破,找你合作的深度才可能更深。

跨界展現

設計師×創業家
《破立》是謝榮雅在設計產業20年的心路歷程,他在Facebook上這樣介紹《破立》:「我完成的不是一本書,是一種信念、一種感覺。每一個破壞之時就是我的創新之始;每一個挫敗的『破』,也成就『立』下典範的轉折。」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美學×生活
奇想奶油刀具有高效率熱傳導的材質,無需電力即可融化奶油,讓使用者可以迅速將手掌的溫度傳導至刀尖。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科技×藝術面膜
十藝生技的面膜品牌膜殿西門町旗艦店於2014年9月導入蘋果iBeacon技術,由勝義科技提供LBS訊息推播服務、iBeacon室內微定位功能,並開發膜殿藝術館App。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資料來源:創業小聚